2018年1月20日 星期六

uncle和令君姑

uncle和令君姑

峇眼亚比的庙会,竟然可以见到千年古乐——南音。图:李永球
印尼在蘇哈多執政32年裡,對華人及華人文化方面采取了嚴厲取締政策,導致華人文化傳統嚴重摧殘。那時候華人禁止讀中文,禁止講中華語言,名字一律改為印尼文。幸好1998年蘇氏倒台後,有關當局“平反”一切。
印尼爪哇的大部分華人就是經過那個時代的摧毀而不懂得華語或方言,除了一些小地方還保留客家話及福建話。蘇門答臘的情況較好,北部棉蘭華人還懂得漳州音福建話,而峇眼亞比最特別,當地華人都講得一口流利的泉州(同安)音福建話,原因是華人聚集在一起不分散,所以將方言完全保留下來。
峇眼亞比以福建同安人居多,次為南安、晉江,其他的潮州、客家、廣府、海南、福州等佔少數,他們已經被福建同化。來到峇眼亞比,如果不懂得印尼話及福建話,那麼你將面對嚴重的溝通問題。懂得華語者只是少數老年人,年輕人幾乎都不會。我問一位年輕人為何不懂華語,他說在蘇哈多時代曾經偷偷地上華語班,豈料第一天就被警察逮捕,最後賄賂了事。讓人民多懂一種語言,可以增加他們與世界的競爭能力,這也犯法,實在荒唐!
而今,華文可以學習,中文也可以公開使用。我看到一些小販開始寫上中文字,如甘蔗水、鴨蛋粿條等等。甘蔗水小販以錄音機播放的叫賣聲,也可以用方言,如福建話的“甘蔗水”加上印尼話的“air tebu”一起用。一些土著同胞對華語感興趣,開始有意學習,有位土著知道我們來自馬來西亞,問我們懂得中華語言嗎?他有學了一些,原來他所謂的中華語言不是華語,而是福建話,因為他是向當地華人學的,他不知道華語和福建話是不一樣的。
當地的福建話與中南馬、新加坡的福建話同樣屬泉州音。語言方面摻雜一些印尼話,如語氣助詞喜用“kan”,這個字,可是讀音諧福建話的髒話“干”啊!
和吉蘭丹比較,峇眼亞比的華人神廟還使用中文書寫,他們講的福建話也比丹州福建暹的福建話更純正。尤其在神誕的歌台上,數名領導人上台,竟然以完全純正流利的福建話致詞。神誕期間,除了有流行歌台,也有我國麻坡福建歌仔戲表演及來自椰加達的福建千年南音演唱,當然以歌台的觀眾最多。我懂得數種閩南話,與他們溝通完全沒問題。
稱謂方面尚很傳統。當地的許龍標先生被土著同胞稱為“許標”。這種稱呼在以前很普遍,如百年前的太平人物柯祖仕、黃則諒等等,就被人們稱為“柯仕”、“黃諒”。想不到當地尚有這種稱呼法。至于親戚稱謂,也很傳統,不采用英語的“uncle”、“aunty”。某次,許龍標到馬六甲看病,華裔護士小姐一直稱呼他“uncle”,他心想應該不是叫他吧,因為其名不是“uncle”啊!後來才知道她是以英文稱謂稱呼他。我們的傳統稱謂已經被英語取代了,現在還有人用叔叔、阿姨嗎?
在一份印尼的《印廣日報》上看到一則輓詞廣告,敬輓者為一對夫婦朋友的逝世母親登輓詞,他稱呼男子的母親為“令萱堂”,稱呼女子的婆婆(丈夫的母親)為“令君姑”,這些稱謂完全對。我國稱為“令家姑”,實在錯得離譜。尊稱女人的公公、婆婆,正確應該用君舅、君姑。這個稱謂雖然很古老,卻還是適合現代社會用。
《星洲日报·文化空间·田野行脚》图文:李永球。(2007.08.2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