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0日 星期二

大霸王公與九皇大帝


 砂拉越古晉有座蘆山廟,主祀大霸王公。在馬來西亞斗母宮九皇大帝總會成立初期的2000年,蘆山廟即成為會員之一。令人費解的,大霸王公是九皇大帝嗎?若否,怎麼能夠加入總會呢?帶著疑問來到蘆山廟,獲得該廟副主席李俊光、理事蔡明德與蔡明洲的接待並做個訪談。

蘆山廟主祀神明有兩個,即大霸王公與二霸王公,副祀有觀音娘娘、林乃娘娘(大霸王公的母親)、廟左邊設有冥殿,供奉閻羅王、城隍爺、羅芳伯、陳大伯等神明。

根據《古晉蘆山廟大霸王公第六任掌璽聖宮紀念特刊》(主辦馬來西亞斗母宮九皇大帝總會第三屆第二次代表大會。2003年)的廟史簡介稱,蘆山廟創辦人鄭亞雅師父,是砂拉越海口區三巴叻人,祖籍廣東客家,少年時搬遷到古晉當建築工人。有一天在古晉工作時,在工地撿到一把古劍,過後不知何故從五六十尺高的工地上,如同電殛般的顫抖而摔下來,不省人事足足昏迷一個星期多,不久後卻神奇般地甦醒。此後經常歇斯底里地大叫大跳,經過一番折騰,最後獲得一位老人指點說有神明欲附體跳童。於是進行一段時間的打坐,在1964年的四月初八修煉完成出關,成為乩僮,附身的神明自稱“大霸王公”,開始給善信問事指點迷津,治病驅邪等等。服務卅年後的1994年二月十六日,當時是大伯爺降神在鄭亞雅僮乩身上為人辦事,完畢後驟然指出鄭亞雅將在明日壽終。第二天他就在廟裡椅子上仙逝了。享年48歲。



李俊光指出,大霸王公共有九個結拜兄弟,即大霸王公、二、三……九霸王公。蘆山廟供奉的是大霸王公與二霸王公,該廟分香出去的有兩座,詩巫供奉二霸王公,汶萊供奉的是三霸王公。至於詩巫再分香去的廟是沙巴的八仙廟,供奉九位“霸王公”,排第九的霸王公最尊,位置居中。

大霸王公的神誕日是八月初六,慶典從八月初一直到十二,廟裡信徒得吃素共12天。另外,九月初九是大霸王公的得道日,廟裡也得吃素九天,從九月初一到初九,但以前吃素從來不穿白色衣褲。

他說。大霸王公姓名不詳,是什麼神明也無法考究。因為九月初旬吃素九天,可能因此而加入九皇大帝總會。自從在2003年成為總會掌璽聖宮後,才在廟後加築一座密室(內殿)供奉九皇大帝,此後九月吃素期間,密室的負責人得穿白衣褲,其他信徒依然不穿。

廟外拜殿橫梁上懸掛九盞黃色燈,每個燈各有一個字,即“九萬九千九百九大帝”。請教李俊光,他說那是大霸王公的稱號。每年八月初一到十二日的大霸王公神誕及九月初一到初九日的大霸王公得道日,都會在門外的千秋篙竹上另外掛上這九個字的九盞黃燈。至於橫梁上的九盞燈是長年掛著,在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廿四就換新的燈籠。


綜合而言,大霸王公九兄弟並不是九皇大帝,也就是說兩者毫無瓜葛。之所以加入九皇大帝總會,那是因為有同樣日期的吃素關係,後來加築內殿並供奉了九皇大帝,才更加名正言順地成為九皇大帝的宮廟了。至於大霸王公是什麼神明?這個實在難於考究。祂在
1964年才出現,一些附乩的神明自報的名號,往往是歷史上找不到的人物或神明古晉蘆山廟規模不大,位於住宅區。當今他們籌建新廟宇在石角楊國斯路的一個山坡上,佔地5依格。工程如火如荼進行中,相信不久就會竣工完成。

《星洲人》電子報專欄,2024年1月9日,圖文:李永球

2024年2月6日 星期二

沙巴的血誓石


 來到沙巴州的根地咬(Keningau),這是州內陸的小地方,人口不多。當地甲必丹李健鵬熱情款待,帶領我參觀了當地風土人情,歷史古蹟。首先,我們來到到博物館,館雖不大,五臟俱全,計有原住民傳統服裝、樂器、竹藤編織的器物等等,尚有古老的鋸子、電視機、收音機、電話、針車、熨斗、稱子、腳車、歷史老照片、當地名人歷史、動物鳥獸圖片與標本、植物介紹等。館內有一個仿製的“血誓石”,引起我的好奇。

在館長Maxmilian的帶領下,我們來到外面的原“血誓石”(Batu Sumpah。宣誓石)處參觀,館長侃侃而談起當年的歷史。原來在1963年時,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一起加入馬來亞而成立了“馬來西亞”這個國家。但是,當年簽署協議時,有兩年的過渡期(Tempoh peralihanTransitional period),兩年內可選擇退出馬來西亞聯邦。當年加入馬來西亞,引起沙巴州內一些反對的聲音,特別是根地咬內陸民眾,覺得不可靠,無法保障他們的權利,尤其是受到高等教育且留學海外者。馬來西亞政府為了安撫他們,最後答應建立一座“血誓石”,把當地人民要求保障的權益逐一列明,於是乎,就有了這塊血誓石。


血誓石上面有一塊銅牌,列明馬來西亞聯邦政府必須保證遵守的三項協議。全文如下:

《遵照憲法血誓紀念石》馬來西亞政府保證:一、沙巴州的宗教信仰自由;二、沙巴的土地歸沙巴州政府擁有管理權;三、沙巴人民的風俗習慣受到政府尊重及保護。另一方面,沙巴人民宣誓效忠馬來西亞政府。

當年建立血誓石,是由七名原住民巫師一起主持儀式,宰殺了七頭牛、七頭豬、七隻雞,把它們的頭埋在石頭之下,依序為牛頭、豬頭、雞頭,三排整齊排列。立碑後,再把它們的血淋灑在石頭上,因為擔心牲血弄髒銅牌,便找一個較小的石頭放在旁邊,血就淋灑在小石頭上。館長稱,血誓石後來搬遷兩次,每搬遷重新豎立都得七名巫師一起主持,最後一次僅有一名巫師,不知何故,不久後該巫師就去世了。

Batu Sumpah一般翻譯為“宣誓石”。我將之譯為“血誓石”,那是因為是以三種牲血來宣誓的,譯為血誓比較符合實情。凡是採用牲血宣誓的,是極為神聖的重誓,不是一般的宣誓,不可小覷。尤其是三種各七頭的動物之血。若是反誓,後果不堪想像。

過後,李甲必丹帶我到“卓領事暨同難四人紀念碑”,碑端有民國四十六年(1957),蔣中正題字“秉忠蹈義”。碑文記載其生平:“卓公諱還來,閩侯人,法學博士……精通英法俄文,1940年7月,蒞山打根護僑……淪陷時期,備受顛播困阨,威武不屈,1945年7月6日爽(按:黎明),與四歐籍難友,慘遭毒手于此地,為國成仁。春秋三十有四。害公之日酋阿部木內等,次年9月,鞫實正法于星洲。”


其他四名罹難者為砂拉越首席秘書C.D.LE GROS CLARK、山打根醫生V.A.STOOKES、菲律賓美籍土木工程師W.H.WEBBER、砂拉越古晉園坵經理D.MACDONALD。根地咬中華商會出版《卓還來領事暨四人殉難70週年紀念》裡,詳記卓領事壯烈犧牲的事蹟,他們五人就是在紀念碑附近被日寇殺害。直到1955年,華社申請附近地段以立碑紀念,於1957年獲得批准,紀念碑於1959年竣工。

甲必丹李健鵬也帶我過去“富隆米較”參觀一家私人文物館,老闆的收藏品極多,包括多種古早時的生活器物等等,真的大開眼界。最後參觀了市內的老廟順天宮,主祀大伯公,歷史逾百年矣。

《星洲人》電子報專欄,圖文:李永球,2023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