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北天宮的犒軍

         吉隆坡增江北天宮在農曆九月初旬裡慶祝九皇大帝聖誕期間,犒軍是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八月廿九日下午就先“安營”,接著是每日有簡單的“巡營”,大型的祭祀則為九月初三、初六與初九下午的“犒軍”。到了初十最後一次犒軍(收營)才結束。

         初三、六、九的犒軍,是在齋戒期間,供品全為素的,諸如糕粿類:梔仔粿(梘仔粿)、起酵龜、紅龜(橙、黃兩色)、碗糕粿、包、梔粽(梘粽);菜餚類:煎豆乾、炒米粉、炒麵、炒高麗菜、炒黃瓜、水煮小芋頭、炒白菜頭、白飯,這些都以多個鋼桶盛裝;水果類:橙、蘋果、梨子等;乾糧類:罐頭(橄欖菜、菜心、香燜花生、淡奶等)、餅乾、米粉、麵乾、食油、麥片,生高麗菜等等。供桌前設有一個祭壇,置有香爐等物,由道長負責主持儀式,旁有五匹紙糊的五色馬,代表東南西北中五方五營。供桌後設有小神壇,安放五營的五個將軍頭鋼針,前有一尊小中壇元帥,五匹極小的銅馬及香爐,尚有兩面烏令旗,由兩位菜友扶著。在小鼓、銅鑼及嗩吶吹奏下,道長身披黑道袍,搖起三清鈴(帝鐘),念動經咒真言,為五匹紙馬開光並犒賞神兵神將,時而吹響牛角螺,時而抽打法索(神鞭),也有乩童參與犒軍,結束後焚燒許多紙錢、燈料及紙馬。

        初十的落篙燈及犒軍,則是葷品祭拜。先是“獻生”,即一頭生豬一頭生羊及眾多供品,祭祀廟裡神明後,再砍下頭尾煮熟“獻熟”祭祀,連同燒豬、燒鴨、燒雞、煎魚、包、肉粽、梔仔粿、水果、糕粿等祭祀五營軍將,在道長主持法事下,一切順利完成,並把之前安營的竹符收起一起與金紙、紙馬等燒化。開葷的梔仔粿配的是傳統福建“封肉”,古早味道食之回味。三次的犒軍,乾糧類的供品則分派給工作人員或一些有需要的家庭,剩下的全送給一些神廟或孤兒院、福利院等團體。



         至於安邦南天宮的犒軍,則略有不同。煮的鋼桶菜餚更加多,達數百桶之多。除了道長主持犒軍,也有數位乩童參與,他們一起配合,在鼓樂陪同下,巡視了犒軍現場,又到廚房巡視一桶桶的菜餚供品,乩童們也大顯神通,以利劍斬背部與腹部,最後焚燒紙錢,包括許多白色紙衣褲及草鞋,這些均是燒給已故的菜友們。

         雪隆一帶的犒軍供品,會有福建麵(炒)(北馬叫做大肥麵等)及梔仔粿,這些在北馬十分罕見。

         北天宮在初三、六及九日,由道長主持“做供”及“獻供”。其中的獻供比較複雜。先是從內殿的供品開始獻起,接著是其他神明與案桌的供品,還有天公壇及南斗北斗兩處的供品,逐一取出傳遞給每一位參與的菜友,傳到那個的手上,他就拿起祭祀一下,再傳給下一位。最後供品又傳到原處擺放供奉,現場亂中有序,慢慢完成一切獻供儀式。獻供的供品由花(夜來香)開始,最後一道是“三獸”(糖塔),其他計為燭、香、茶、麵線、紅棗茶、飯、齋菜、水果、糕粿等等。


         北天宮也有舉行補運及過運橋儀式,還有過火。北天宮與南天宮做的酬神戲,均是福建傳統戲劇,最後一天送神(北天宮是子時1245分,南天宮在丑時3點),戲班都加演一場,南天宮的演到三點,這種情況在太平曾經也有過,極為特別的傳統戲劇半夜場!

 

《星洲人》電子報專欄,圖文:李永球,2022年10月26日

2022年11月15日 星期二

雪隆的接送九皇儀式

         今年農曆九月的九皇大帝聖誕節,特赴雪隆區參與盛會。安邦南天宮在八月卅日晚上七點進行接神儀式,可謂是全國最早接神的九皇宮廟。隊伍領頭是古老的“火把”,那是竹子切斷,倒進煤油,上端塞進金紙點燃,在以前沒路燈或煤油路燈時代,火把有著照明作用。接著是多枝寫上神明尊稱的長方形旗幟隊。

         最多的陣頭為舞獅與舞龍,尚有高蹺隊,扮演八仙等神仙人物、乩童隊與神轎隊。較為新穎的有源自台灣的“八家將”及電音三太子。安邦福建會館出了“花鼓隊”,敲擊方式簡單,節奏緩慢,應該屬於永春的花鼓,乃傳統的福建鑼鼓。與檳城福建鑼鼓的“囡仔鼓”,太平的“峇峇鑼鼓”,略為不同。最後壓軸的道士隊鼓樂及一把大涼傘遮蓋在內的請神器物,以及參與的一大群善信們。

         沿途有多戶住家、商店與神廟置香案,祭祀經過的迎神隊伍,而經過的隊伍均會對他們致禮,如舞龍舞獅及高蹺等會行三拜禮,最後一起以福建話大聲喊“發啊”(huat’a),此外,沿途到處可聽到福建話喊出的“興啊、旺啊,發啊”。隊伍走到大路口後,負責請神的隊伍乘坐囉哩汽車到河邊接神,其他隊伍留在原地等待他們歸來。然後又在原路走回宮廟去,又再是同樣的給沿途置香案的人家行禮。

         增江南區北天宮則於十點多接神,隊伍主要是火把、旗幟隊、舞獅、神轎隊、道士隊鼓樂與大涼傘等。沿途置香案的人家不多,但整個隊伍直接走到附近的河邊請神。唯一不同的是,安邦的善信是手持著點燃的香出發請神,而增江的善信是手持著沒點燃的香出發請神,到了河邊才點燃蠟燭及香插在草上,待請到了神才把香拔出手持著走回宮去。

        九月初二,安邦南天宮迎接田府元帥,時間也是晚上七點,隊伍大同小異,不過沒了八家將,卻出現一隊“鍾馗與五鬼”,高蹺則為唐三藏師徒四人與一些神仙人物。

         增江北天宮則在九月初三晚上接田府元帥,隊伍增多了數項,即舞龍、高蹺及電音三太子。




         北馬許多地方的九皇宮廟是在初九晚上送神,時間盡量不超過12點。唯獨太平一帶是在初十凌晨時分。雪隆一帶也是初十凌晨送神,北天宮是在初十子時(初九晚上)的十二點四十五分,南天宮則是凌晨三點。

         由於送神時間是在凌晨,翌日需要工作的人們就沒出席,故參與的善信較少,當然陣頭也相對地少,以避免吵到休息的人們。北天宮陣頭為火把、旗幟、一隊舞獅、乩童、神轎、道士隊鼓樂及大涼傘,還有一艘送神的皇船,送到河邊在道士主持下,終於把九皇大帝送回了。善信們再回到宮裡,換上紅衣點燃紅香燭祭祀,表示齋戒結束可以開葷。至於一些宮理事及負責人等則待到中午落篙燈及犒軍一切結束才開葷。

         南天宮送神時間在凌晨三點,人數略少,沿途置香案者亦少。僅有乩童及大涼傘,一面金鼓跟隨乩童,道士隊鼓樂跟隨涼傘,唯一不同的是沒皇船。到了路口善信們跪送九皇,主要負責人乘坐囉哩前往河邊去進行儀式,善信步行回宮換紅衣點紅香燭祭祀一番。

         縱觀雪隆的接送神儀式,接神非常熱鬧,送神則簡單許多,蓋因凌晨時分避免干擾到人家的睡眠,畢竟大家需要工作的。金鼓敲打方面,與檳城吉打極為接近,即22下接著5下,詢問他們,說是以強弱來分,一下強一下弱云云。



《星洲人》電子報專欄,圖文:李永球,2022年10月12日

 

2022年11月4日 星期五

泰國鑄銅佛像法會



 

         鑄造佛像在泰國等南傳佛教國家,是一件盛大的宗教儀式,通常是在泰國北部,南部極少見到。很難得的日前在泰國南部合艾市有一場鑄佛法會,於是就趕過去參觀了。

         儀式分作三日進行,第一日“開火爐”,第二日熔鑄小及中型佛像,第三日熔鑄大佛像。泰國原是信仰婆羅門教國家,當佛教傳入時,婆羅門教就逐漸被取代而消失了。根據一位對泰國文化有深入研究的黃先生指出,雖然婆羅門教不存在了,但民間風俗還是保留有婆羅門教的儀式,而佛教也尊重民俗,鑄佛雖屬於佛教的事物 ,但也讓婆羅門教的民俗儀式參與其間,因此泰國佛教往往被批評為不純正佛教,混合了許多婆羅門教的東西。其實是婆羅門教在先,佛教在後傳入,而泰國佛教對於源於婆羅門教的民間民俗極為尊重。

         第二天鑄小中佛像時,現場火爐熊熊烈火燃燒著銅液,地上擺著許多模子,先由“白衣”宗教師主持婆羅門民俗儀式,他在露天祭壇前祭祀天地神明、四大天王與天龍八部等等神明,配合傳統鼓樂(兩面大鼓、一面大手鼓、一對小鈸、兩台木琴、一台銅排鑼、一枝類似管子的直笛),祭祀完畢,才由和尚們誦經,而參與的善信們坐在椅子上,頭上繞著或手持著白繩。白繩是從佛壇開始伸展到和尚們的手中,再上升到涼棚上,最後垂下到善信們的頭上或手上,意思是通過白繩,大家獲得佛法加持而獲得無量福報。最後由高僧主持,讓捐出黃金的少數善信參與其中。由工作人員將火熱翻滾的溶液以勺子舀出,取到涼棚前,由和尚及施主們將黃金放進去,黃金即刻熔化成液體,於是倒進模子裡,直到完成,最後是高僧給新鑄的佛像撒聖水及花瓣。許多善信購買銅片或金箔,或寫上姓名等祈福字參與熔鑄。





        第三天的鑄大佛儀式更加隆重,和尚們誦經時間更加長,過後由白衣主持民俗儀式,接著是和尚主持熔鑄,也是大施主施捨黃金放進溶液裡再倒進模子。這次的伴樂不一樣,只有三樣樂器,即法螺、銅鑼和撥浪鼓。儀式結束時,爆竹、煙花紛紛燃起 響徹天。那三天遇到雨季,烏云密布,誦經時下雨,當到露天進行灌注佛像之際,雨就停止了。

         當進行灌鑄佛像時,現場四個角落各設僧壇,由四位高僧坐鎮四方,小壇簡單,一張華麗大椅,左右及後方各有一顆香蕉樹、甘蔗與七層小傘,高僧們盤腿端坐其間,在附近僧團集體誦經下熔鑄佛像。

         進行婆羅門教民俗儀式時,由白衣主持,他們念誦經咒,衣褲均是白色。他們的褲子分兩類,一種是傳統泰國褲,那是寬闊的筒裙(沙龍),前端底部往雙腳間穿過往後拉到褲腰處繫綁起來,看起來類似褲子,數位泰國的土著民族白衣穿這種褲子。另外一種是華人傳統裁剪的漢裝褲,由一位貌似華人的白衣穿著,他主持第二日的儀式,另外一群負責灌模鑄佛的男性,也穿這種褲子。

         廟內有許多小販售賣各種食品及衣物等,食堂處有免費的各種食品供大家飲食,如泰國民間飯菜、煎蕊、摩摩查查、潮州粿汁、炒米粉之類的,有蔬菜,有雞豬肉,有冷飲有熱飲。

         從泰國鑄佛法會了解了泰國佛教尊重傳統婆羅門教民俗儀式,也看到善信們虔誠獻佛,包括獻黃金等物,南傳佛教盛行鑄銅佛,所以銅佛在東南亞數個國家如泰國、緬甸、柬埔寨、寮國等極多,塑像莊嚴,造型充滿東南亞特色。

《星洲人》電子報專欄,圖文:李永球,2022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