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9日 星期六

泰國普吉鐵府元帥

普吉的鐵府元帥神像
普吉民眾十分崇敬鐵府元帥


 






         泰國普吉島有多座斗母宮,主神九皇大帝。九皇聖誕期間前往當地採訪,卻被一尊神明深深吸引著。其像立式,皮膚黝黑,長髮披肩,濃眉大眼,眉毛上翹,嘴角下垂,一面嚴肅,戴將軍盔,著無袖戰袍,右手持月斧,左手持藥鍋,赤裸雙腳,右腳著地,左腳踏風火輪,樣貌神武威嚴,令人不寒而栗。祂就是——鐵府元帥。

         根據普吉王天保道長的講解,鐵府元帥也叫鐵天君,姓阮,母親顏氏女。生於商朝末年的公元前941,活了一百歲,仙逝於公元前841。玉皇上帝命令其輔助周文王打天下,終於將商朝紂王打敗,功成後受到玉皇敕封為鐵府元帥,全稱是“威靈靈佑侯孟烈鐵元帥”,神誕日是五月初一,乃三十六天將之一,也是東嶽十太保、玄天上帝的部下。王道長指出,普吉鐵元帥神像造型是祂託夢給當地人而造出來的,最先是水錐斗母宮開始這種造型,此造型與道教的原本鐵元帥造型略有不同,後者沒踏風火輪,雙手均持月斧。(面子書私信訪問,福建話及中文打字)

         《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收錄了鐵元帥生平歷史:“維殷末世,魔王現世,負靈者胎生,版蕩於中華。恣毒者以幻化,險巇於谿谷,出沒盤結妖帳。太虛玉帝聞太乙真人奏詔六丁入胎於石城顏氏之夢,有母無父。因以鐵為姓,而頭其名,生於商辛丙午年五月七日寅時,帥幼而武勇,氣排山岳,膽落天地,力倒九牛,殺殺烏兔於水穎之陽,降火馬於陰山之北,殲魔鬼於野火廟中,擒妖狐於紫虛樓下,浮江亂河,截靈蛇玄龜於涿混之緒。玄帝方以坎離二業,故而闢雲於九天之下, 正值帥之勇推山海,乃踏龜蛇,邀帥步虛,以同昇封為猛烈元帥,分任玄冥之寄矣。”書中的鐵元帥繪像,手持一把劍,頭戴撲頭,身穿長袖戎裝。

《三教搜神源流大全》裡的鐵元帥神像



        

九皇聖誕遊境,鐵府元帥神轎引人注目
網上找到福建漳州正德宮,副祀有鐵元帥,當祂降乩跳童時,會拿起“刺球”打身。此網頁根據《元洞玉歷記》載:“龍漢劫運,殷紂失道,六天魔王現世,致使冤毒之氣恣流黑氣上沖太空,彌塞天光,天門震動,天尊命玉帝降詔紫微。陽以周武伐紂,平治社稷。陰以玄帝收魔,間分人鬼。其時玉帝又命六丁入夢脫胎於石氏貞女,商辛丙午年五月七日寅時誕生。因為有母無父,所以生後指鐵為姓,名諱鐵頭。”

         後二書的鐵元帥歷史生平,均指祂姓鐵名頭,商朝末年,受到玉帝指使降生,協助周王伐紂,降妖除魔,終成正果,乃玄天上帝的部下云云。

         馬來西亞供奉鐵元帥的神廟不多,網上找到三座,位於雪蘭莪及森美蘭一帶,神像造型有兩類,一是與普吉島相似;另一種造型是騎馬,右手持月斧,左手執釘球(刺球)。神誕日亦有兩個,一在三月十八日,一是二月初三,而普吉的是在五月初一。

         數年前九皇聖誕時前往普吉,每天的九皇遊境,善信們抬起各種神轎巡境,鐵府元帥的神轎上繫著五官威猛,全身黝黑的鐵元帥神像,由於是立像又高大,總是最顯眼突出的那一尊,特別引人注目。當在全神注視時,忽然一位跳鐵府元帥的乩童,拿著一張青色的神符送我,符很大張,約一英尺多,印上其神像及鐵府元帥大字,我雙手恭敬執著神符,剛好一輛中國遊客旅巴經過,因塞車停在路上,他們看到我雙手持著大符,手機與相機不停地朝我拍攝。

《星洲人》電子報專欄,圖文:李永球,2021年12月29日

2022年1月23日 星期日

通書的“十二神”

通書中行底部的執、破、危……就是十二神

 

         《通書》十二神是擇日的其中一項參考,一般人覺得“滿”是吉日,“危”是凶日。十二神也叫建除十二神,即建、除、滿、平、定、執、破、危、成、收、開、閉。

         程靈凡著《合婚與擇日》中對於十二神的解釋是:“曆書載曰:‘建、滿、平、收——黑,除、危、定、執——黃。成、開——皆可用,閉、破——不相當’……吉——除、危、定、執、成、開。凶——建、破、平、收、滿、閉”。又云:“建——歲君為元神。滿——為四利,為土瘟、喪門,又為天富。平——為三台、大吉,又為土曲。定——為‘建’之三台,為顯星吉,又為地官符、畜官、次凶。執——為四利之死符,又為小耗。破——為大耗。危——為極富星,為四利,將星。成——為四利,為三合吉,又為飛廉。收——為四利,為青龍、太陰、生氣、華蓋、上吉、弔客、小凶。開——為四利、為青龍、太陰、生氣、華蓋、上吉、弔客、小凶(按:開與收的解釋一樣,極可能是筆誤)。閉——為病符。上述建除十二神是擇日之基本,以‘除、滿、收、開’為四利,凡日吉神多則吉,凶神多則凶。”

         劉還月著《台灣黃曆完全解密》對於十二神有詳細的解釋,節錄幾個於下:

         建神主旺盛之氣……《選擇宗鏡》:“建為歲君,為元神,為吉凶眾神之主帥,可坐不可向,其在山在方,疊吉星則大吉,疊凶星則凶”……習武、出行、求財、謁貴、上書、視事的吉日,不宜結姻親……忌開倉……。

         除神主除舊佈新……為古代建除家眼中的吉日,《協紀辨方書》認為:“建次為除,除舊佈新,月之相氣也”……既可掃除妖魔惡煞,自然也被認為帶來吉慶之神,宜出軍、行師、攻城寨、興弔伐、建醮、祈福、祭祀等,但不宜新官上任新店開張……。

         滿神主豐收圓滿……滿就是溢的意思,代表豐富與滿足……《協紀辨方書》說:“一生二,二生三,三者數之極,故曰滿,滿則必溢矣”善用此日可帶來福德,宜嫁娶、移徙、出行、開市、納財、祭祀、交易、修造等,但不宜喪祭、求醫、赴任等。

         定神帶來陰氣……《國語》說:“陰生於定,半於破,終於收,故定為時陰為死氣”碰到這樣的日子,連天地諸神都只能定而不動,民間行事當然也是愈少愈好,尤其是跟別人的糾紛、談判,最後不要在這個死氣沉沉之日進行……。

         執神為操守之神……建除家則認為是天帝執行萬物賜福之日,因此向來被廣義解釋為官吏執行任務,堅守操行,無枉無私,雖有小耗,但無損大德,此日適合嫁娶、建造、祭祀等,但不宜入寶、移徙、出行等。

         危神招致意外……當然也是個凶日,諸事皆不宜。

         收神寓收穫有成……因此雖然此日大多被認為是吉日,但如果是歹年冬,恐怕還是會有不吉……。

         前書對於十二神的詮釋是:除、危、定、執、成、開,六神日為吉;建、破、平、收、滿、閉,六神日為凶,但除、滿、收、開為四利,當日吉神多,則吉,凶神多,則凶。後書沒明確的歸類,參考後大略可歸類:建、除、滿、執、成、收、開為吉;平則無凶無吉;定、破、危、收為凶。

         綜合而言,命理師對於十二神的詮釋或會略有不同。有將建、滿歸為吉,也有歸類凶。有把危、定歸類吉,也有歸為凶。在網上查找,可發現有一些是將“危”定為吉日,理由是轉危為安。檳城一位命理師則說“滿”日不吉,理由是滿則溢也。

         這不是對或錯的問題,而是各有各自的見解。十二神會依據當日吉凶神而產生變化,日子的吉凶也會隨著改變,一切必須具體分析排算方為正確。所以“滿”日“危”日,是凶抑是吉?悉聽尊便,本文僅供參考。

《星洲人》電子報專欄,圖文:李永球,2021年12月22日。

2022年1月15日 星期六

為何有冬至大過年之說?


 

         每當冬至期間,就會看到一些媒體報導“冬大過年”,意思是指冬至這個節日較農曆新年更加大。在中國某些地方也有“冬至大如年”(冬至好比新年一樣盛大)、“冬至小過年”(冬至僅次於新年,好像過個小年)之說。此外,民間也有吃了冬至湯圓就添加一歲之說。眾所周知,新年是華夏民俗裡最大的節日,為何冬至卻有如此大的魅力,能夠與之比配?

         冬至是廿四節氣之一,乃傳統的重大節日,也叫做冬節、長至節、亞歲、賀冬節、一陽節等。通常在陽曆1222日前後幾天,農曆則為十一月間,這時候陰極而陽至。從冬至開始,太陽北移,陽氣上升,冬至陽氣初動一陽生,十二月則二陽生,正月是為三陽開泰。中國民間有《九九消寒歌》及《九九消寒圖》,從冬至算起,直到九九八十一日後,氣候逐漸由寒轉暖。

         古代文獻關於冬至的資料頗多,《周禮·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認為可以消除國中的疫癘、荒年與人民飢餓、死亡。漢代起列為令節,有賀節之俗。該日前後,人們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東漢崔寔《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餚,及謁賀君師耆老,如正旦。”魏晉時,冬至日,君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歲朝,並有獻襪履之儀,表示迎福踐長。到唐宋,以冬至和歲首並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冬至》:“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祠部放節假七日。(參見  《中國風俗辭典》)



         原來古代的歲首(新年,也指新年的第一個月或第一天),不在當今農曆的正月初一,不同朝代所定的曆法不一樣。秦朝之前的古六曆(黃帝曆、顓頊曆、夏曆、殷曆、周曆、魯曆),大都以冬至為一歲之開始(顓頊曆以立春為一歲之始)。到了秦及漢初,又以十月為歲首。直到漢武帝時期所制定下的太初曆,才以正月為歲首,沿用迄今。今農曆十二個月分別以十二地支命名,正月不是子月,而是寅月,十一月才是子月,那是源自周代以正月“建子”,以十一月為歲首之故。(參見《中國古代文化概說》)

        古代冬至就是新年,是個大節日,官民同歡共慶,穿新衣履,祭祀祖先,互相祝賀。迨到漢朝才失去其最重大節日的地位,不過官民依然重視冬至,有些以它及新年並重或把它列為第二大節日,僅次於新年。所以冬至大過年或大如年及添加一歲之說,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古代曆法延續下來之故。但是,如今我們已經採用了漢朝的太初曆,那就得根據它行事,第一大節日是新年,不是冬至了。過了冬至添加一歲也不適宜,必須是過了正月初一新年方可添加一歲。正月初一添加一歲是民間的基本算法,至於有說立春才是新一年的開始,那是命相界的說法,在批算命理時都是根據立春來定一個人的出生年,這並不是對與錯的問題。

         冬至大過年等之說,是源自古代的曆法。當今最大的節日是新年,人們都穿新衣服、發壓歲錢(紅包)、張燈結彩,這些都是冬至所不具有的儀式。所以冬至不再是最大節日,是僅次於新年的第二大節日,冬大過年及添加一歲之說,更加不適合了。

《星洲人》電子報專欄,圖文:李永球,2021年12月15日

2022年1月8日 星期六

南海神廟之菠蘿神


 

         2019年遊廣州時,特地前往慕名已久的南海神廟,又名菠蘿廟參觀。那是一座擁有1400多年歷史的古廟,乃隋文帝開皇十四年(594年)下詔立祠。廟裡主祀南海神廣利王,配祀有明順夫人、千里眼、順風耳、菠蘿神、關公、金花娘娘、觀音娘娘等神明。

         南海神廟佔地三萬餘平方米,建築古樸,典型廣東風格。設有碑林,原有四百餘塊石碑,今展出數十塊,其中最早的是唐元和十五年(820年)的《南海神廣利王廟碑》,乃唐韓愈所撰寫。尚有文物展館,多是出土或修繕時留下的珍貴文物。另外有個露天展區,展出廟裡的舊石雕、灰磚、石灣陶(屋脊裝飾物)等等,並有廣東一帶建築的介紹如:鑊耳牆、趟門、滿洲窗、水紋牆、青雲巷、蠔殼牆、磚雕藝術等等,琳瑯滿目。

         南海神雖是主祀神,但廟裡具有最大吸引力的是菠蘿神,神像站立式,穿著明朝服裝衣帽,皮膚黝黑,滿臉鬍子,左手放在額頭上,雙眼注視遠方。根據葉春生主編《嶺南民俗事典》介紹,菠蘿神的由來有兩個傳說,其一:菠蘿神原為外國人(有說是印度人或波斯人),隨外國船遠航到廣州,深夜航行時發生意外,在珠江口扶胥鎮被風浪打翻,翌日一早,附近村民聽到雞啼,順著雞啼聲而找到罹難的菠蘿神遺體,手中還拿著兩棵菠蘿樹苗,村民們同情他的遭遇,便安葬了他,並把樹苗一東一西栽在廟的殿前,菠蘿樹快高最大,果實香甜,人們就把廟叫做菠蘿廟。其二:菠蘿國貢使達奚司空親手種下菠蘿樹,由於他喜歡南海風景,流連忘返,錯過了返國的船因此每天在海邊眺望自己的國家,七七四十九日後化為石人,老百姓就塑造其像供奉在廟裡,尊稱為“菠蘿神”。廟裡稱他為達奚司空,每年農曆二月十三日是其神誕日。

         書中記述了南海神廟有個“菠蘿節”,慶祝菠蘿神達奚司空的壽誕日,於每年農曆二月十三日舉行,各處善男信女蜂擁而至,熱鬧異常。菠蘿節除了祭祀菠蘿神,人們爭相購買“菠蘿雞”。那是一種紙紮並粘上雞毛的雞形狀玩藝品。據說十萬隻菠蘿雞中,會有一隻極像真雞,清晨時會啼叫,買到此雞者非常好運。有一年,一位從山區到來的婦女,經過一番挑選購買了一隻特大的菠蘿雞,走到一處田塍時,菠蘿雞忽然啼叫,她嚇得急忙地跑,把雞丟棄一旁,卻讓一個老農聽到雞啼而找到菠蘿雞,他把雞帶回家後,每天清晨五更,菠蘿雞就啼叫,老農聞啼聲起來勞作,數年後生活逐漸富裕起來,人們都相信是菠蘿雞帶給他的財運,於是每年菠蘿節,蜂擁到廟購買菠蘿雞,希望能夠帶來發達致富的好運。


南海神廟的殿堂,乃傳統廣東建築


         南海神廟曾是中國海上貿易的起點,古時候有船舶在廟前碼頭進出,朝廷也派官員舉行海神祭典。但個人覺得廟裡的達奚司空更具有吸引力,菠蘿神的故事曲折,菠蘿節的風俗特別,菠蘿雞的傳說神奇,來到南海神廟記得參拜菠蘿神哦。

        參觀後走出廟,外面有店家買“菠蘿粽”,由於受到菠蘿神的影響,於是興致盎然驅前購買之,有多種口味,買了一個品嚐,原來菠蘿粽只是名堂,裡面根本沒有菠蘿果,其實就是我國的廣府粽,原料是糯米、綠豆與豬肉,純鹹味。我國一些人家做的廣府粽味道鹹甜混合,與中國純鹹有別。菠蘿粽味道屬於傳統廣府味,當然美味可口,迄今念念不忘。

《星洲人》電子報專欄,圖文:李永球,2021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