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1日 星期五

廣東喪俗(上)

 

廣東式的帶孝之一:白加紅的腰帶

棺底下兩盞油燈,當今的油燈很新式

    吉隆坡玄真胡道院的胡漢傑道長,乃祖傳廣府道士家族,其叔公胡維康道長在中國家鄉即是道士,南來後落腳檳城即從事道士事業,漢傑的父親胡良忠道長也是道士,後來搬遷到吉隆坡。

胡漢傑道長(1951年生),祖籍廣東番禺。他說以前辦喪事時間短,一般是打齋一或三夜,通常由道長擇個吉日決定出殯日子,打齋時間由晚上做到半夜一點或三點。廣府俗話說:“千經萬經,最重要倒頭經”。意為最重要的是第一晚的念經打齋,必須進行擔幡買水、開路、五路明燈、散花等法事。早期家裡有人逝世,最先聯絡的是道士,後才聯繫壽板店老闆,道士的地位在民間是很重要的。

入殮(遺體入棺)禮,棺內撒放茶葉、元寶(雜寶,也叫會寶)、路票,先由道士念經開路,大兒子到河邊“擔幡買水”,當今改為取一桶水放到路口進行買水,然後取給逝者遺體洗臉,接著才入殮。以前買水及洗臉是由長子或長孫一人主持,當今是全家孝眷一起進行。

    棺木前端擺著一碗“鴨頭飯”(一碗飯上放一個鴨頭,插上一雙筷子),鴨諧音“壓”,有壓煞之意。棺下一前一後各擺放一盞油燈,那是給逝者照明前往死後世界的路。靈前香爐點紅腳香,紅燭一對,門口點燃一枝香及一枝紅燭。《喪榜》(開殃榜)寫出亡者魂高多少、魂歸何道(天、地、人、佛、畜、鬼)、回魂日、出殯日子的生肖相衝等等。

    出殯之前,潮州、新會人在封棺前以豆腐及黃糖給遺體吃,囑咐祂吃飽飽了好上路,隨後經過一番祭拜就出殯。另外還有一個“煮壽飯”儀式,主要是台山與新會人的風俗,由媳婦採用糯米來煮。先取冬菜甕(或酒埕)內放銀仔(銀角),待糯米煮熟冷卻後,先取出銀仔分予每個子孫(一人一個),所有家屬以手拿取糯米放進去埕裡,旁有一盆水供洗手用的,再取酒餅(已打碎)放進去,再放進一些酒,放滿後,以紅布包裹,封口綁好,道長以一道符封在其上。通常做了兩包,出殯下葬之際,此二包裹置放於棺材左右兩側。廣東四會人也有煮壽飯,風俗略有不同。煮好了飯以金銀紙包裹,往屋頂上丟以祭天狗。也有放在埕裡祭天狗,再拿一個碗裝了米飯,取到米缸裡面擺放,象徵有飯吃,“子孫好搵食”。煮壽飯必須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才有資格做,含意是留給子孫們有衣食,添福添壽。

鴨頭飯
胡漢傑道長



孝服方面,台山、新會人穿白衣白褲;番禺、順德人著黑衣黑褲。手臂的孝布:子、媳、女兒帶麻布及麻腰帶;長孫麻布加紅(上紅下麻)及麻腰帶,其他內孫深藍布及白腰帶,外孫淺藍色布及白加紅腰帶,曾孫深青色布及青加紅腰帶,外曾孫淺青色布及淺青加紅腰帶;契子女的是紅腰帶;侄子女帶白布及白加紅腰帶;外甥男女淺藍色布及白加紅腰帶;兄弟姊妹帶白加紅(上紅下白)及白加紅腰帶;表兄弟僅是白加紅腰帶;至於女婿,出殯之際帶穿白袍,披白加紅(上紅下白)長布在肩上,根據逝者的性別而披,若是岳父就披在左肩,岳母就披右肩。

出殯前,封棺後由道長主持“運財”,即繞棺儀式,孝眷及親戚們跟隨道長圍繞著棺材順時鐘轉五圈,結束後由司儀主持奠祭禮,隨即出殯還山。

 註:專訪胡漢傑道長,20221126日,吉隆坡。

《星洲人》電子報專欄,圖文:李永球,2023年2月22日

2023年3月22日 星期三

新年與燈猴的傳說

 

燈猴就是紅色木製的燈架

    新年的傳說,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獸的故事。在閩南社會另有一個迥異的傳說,則鮮為人知了。

    繪圖閩南語長篇小說《夢棋緣》:有一年冬節,家家戶戶的百姓用甜秫米圓仔在厝內各所在亂貼亂糊,獨獨只有點燈用的燈猴無糊。那箇有掛架腳架滿身土粉油煙垃圾的燈猴,年久成精,懷恨百姓看伊不起,就去天頂奏天公,講:世間人將秫米圓仔亂糊,糟蹋五穀。天公大受氣,打算要將世界在年尾陸沉。為著慎重,經過十二月廿三聽竈君公上天報告,又在廿五那一日派天神下降來調查,知影百姓是為了報答門,窗,水井,米甕,櫥櫃一年中的勞苦,才用秫米圓仔在這些器具的頂面來祭。天公聽了奏報,才決定不陸沉。但是早先民間由各種神明顯聖,只知影要陸沉。於是人人看破,在年尾廿九那一暝大喫一頓,點著燈火等死;誰知等到隔日新正天光,並無陸沉,大家非常歡喜,就穿著上新上美的衫褲鞋襪,出來各所在七逃,見面互相慶賀。到初四接竈君公天頂返來,才知影是成精的燈猴去奏天公壞話。百姓恨到要死,就將該己厝內的燈猴用刀斬碎,燒了。哈哈哈!’

    洪進鋒著《台灣民俗之旅》:人們為了感謝天神一年來的照顧,到了年底時,都準備了好多好多豐盛的牲醴酬謝神明,包括玉皇大帝、神農大帝……沒想到竟然忘掉了一年到頭辛苦,而被煙霧燻得烏漆八黑的燈猴,這個氣量狹窄的神,想到人類這麼瞧不起祂,恨得咬牙切齒,立誓報仇,於是搖身一變,變成一隻滿身油污的猴子,跑到天庭向玉皇大帝告了一狀,並且大罵人類忘恩負義……玉皇大帝聽後,一時不察,決定處罰人類,便生氣的指示四海龍王,在除夕之夜降下大洪水,把人類淹死,一個也不能留……土地公得到消息……便把此事通告了平時駐守人類家中的諸神……諸神左思右想商量了結果,決定請門神去向最仁慈的觀音佛祖求援……向玉皇大帝說:‘我每天看到農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玉皇大帝聽完這段與燈猴完全不同的說詞……然後派了最 公正的太白星君下凡,到人間調查仔細後再報告上來。除夕的那天,土地公非常同情善良的人們,只好把心裡的事說出來,人們互相走告,都很悲傷到準備等死。‘既然過完大年夜,大家便會被大洪水淹死,不如今晚好好的享受一番!’……人們都穿上最美麗的衣服,取出最好的食物……沒想到左等右盼,過了午夜,屋外仍是悄悄無息,一點動靜也沒有……看到大家都平安沒事,大洪水也一直沒有到來,知道危機已經過去,高興地大放鞭炮,敲鑼打鼓,大家彼此見面,都開心地互道:‘恭喜!恭喜!’燈猴的撒謊,終於逃不過玉皇大帝的重罰。

    “燈猴”是古代放小盞油燈的木架子,古油燈是個小碟,倒滿了油,放上油芯(繩子或植物燈芯)點燃,用於照明家屋。植物油芯較繩子油芯輕,刮大風時會被吹出外面燃燒其他器物,具有危險性,一般上會以錢幣一枚放在油盞裡壓著油芯,可避免被風吹走。

    燈猴本是個木製架子,卻被古人編造了神奇故事,說它是具有壞心腸的燈猴神,因為沒供奉它而陷害人類,就是因為它的陷害,我們就有了過年的風俗,穿新衣吃大餐,敲鑼打鼓放鞭炮,見面互道恭喜。傳說荒誕不經,但卻充滿教育性,就是不要心懷惡念害人,害人只會害己!

《星洲人》電子報專欄,圖文:李永球,2023年2月8日

2023年3月3日 星期五

蜜餞與八寶盒

 

八寶盒裝放各種餅乾瓜子等,新年期間用於待客(朱國源提供

    新年期間去親友家拜年,主人家一般會以蜜餞果脯、餅乾糕粿、瓜子花生、飲料水果等款待。在以前常見到的是主人家捧出一个八寳盒,上有蓋子,打開蓋子,裡面分八格(也有六格不等),中心有個小圓格,八個長形格子連接着它向外伸展出去,盒裡裝放了許多食品如:花生、蜜餞、果脯、糖果、紅棗、龍眼乾、糕餅、瓜子等鹹酸甜之物,令人見之食慾大增,即刻大快朵頤。

    婁子匡編著《新年風俗誌》關於蜜餞甜品的記錄有幾個:(江蘇淮安)“如果有客人來到,也要請他喝茶,並且拿桌盒或盤子中的糖、瓜子、棗子、糕……請客吃,附帶的說:‘甜甜蜜蜜’(糖),‘步步登高’(糕),‘早子早子’和‘早生貴子’(棗子)的。”;(浙江紹興)“攢盒有九格七格五格,整個的,分榀的幾種。格子多的,裝著枝(荔枝)、圆(桂圆)、桃(胡桃)、棗(棗子)、瓜子、花生、糕餅、水果,供奉在祖先的像前;格子少的,只糕餅水果,和瓜子,花生,專待客到相款,但也有把祖宗像前供奉的移来請客人。人們不能吃‘枝圓桃棗’,糕餅是可以拿來吃,瓜子花生。更好隨意吃。”;(廣東廣州)“主人讓坐,捧出一個‘八果盒’,盒裏放的是些蜜餞一類東西,如蓮子、馬蹄、椰絲、蓮藕……,中間放著紅瓜子,請你吃時,向你說‘拗金’,再請你拿時,說聲‘拗銀’,也有說‘拗深’的(因為紅瓜子像赤金,所以說‘拗金’,由金而銀,無非取好兆頭)。”

攢盒裝放“茶料”甜品,通常用於祭祀祖先神明。


    繪圖閩南語長篇小說《夢棋緣》:“自碗櫥裏取出前天買的紅棗,茶葉,花生糖,冬瓜糖,將每三箇分放在祖靈和佛祖神龕前的白瓷杯裝滿茶葉,其餘甜食類擺在木攢盒中。一箇小孩,三隻狗,一隻貓,看得出神。翁秉直問那些是要作何用?相箱娘邊作邊說:‘阿娘教汝:這些紅的綠的白的金剛豆,紅棗,冬瓜糖,是要擱在這箇三格的攢盒內,和這三杯清茶,敬佛祖,竈君公,土地公的’……”

    中國人喜歡在新年期間吃蜜餞果脯類的甜食,象徵甜甜蜜蜜整年。上述資料顯示,蜜餞甜品主要用於祭祀祖先神明,然後才是自己品嚐和款待賓客。廣東人則喜愛用八寶盒來裝蜜餞等甜品,以此招待客人。如今,尚有少數閩潮及峇峇人在供奉祖先神明時採用甜品類的“茶料”(生仁糖、寸棗、豆角、冬瓜糖、紅棗、龍眼乾等),裝置在一種長方形的木雕“攢盒”上,其上沒蓋子。

蜜餞果脯、茶料糖果等八寶盒,用於年初九拜天公。


    早期的蜜餞類食品過於甜,如冬瓜糖、生仁糖等,並不是現代人所喜歡。瓜子更是不易嗑,尤其紅瓜子,碰到唾液則滑不留丟,不易嗑咬。這些食品逐漸被現代新式的餅乾、蛋糕、堅果、巧克力、肉乾、薯片等所取代之。

    由於早期的八寶盒無法緊密蓋住(後期塑料做的就沒此問題),往往導致餅乾及花生類的甜品因而“漏風”(受潮)。有些人家只裝一些不漏風的食品,或請客吃後,待客人離開又再裝進罐子裡,如此循環重複,十分麻煩。當現代透明塑料小罐子出現後,人們紛紛採用它來裝餅乾等易受潮的食品,因此近年來愈來愈少見到八寶盒了。一罐罐的透明塑料罐子,裝著各種各樣的餅乾食品,一目了然,喜歡哪一個就打開蓋子拿取品嚐,拿了又蓋,蓋了又拿,裡面的食品保持著不受潮漏風,逐漸地取代了八寶盒。

《星洲人》電子版專欄,圖文:李永球,2023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