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1日 星期五

廣東喪俗(上)

 

廣東式的帶孝之一:白加紅的腰帶

棺底下兩盞油燈,當今的油燈很新式

    吉隆坡玄真胡道院的胡漢傑道長,乃祖傳廣府道士家族,其叔公胡維康道長在中國家鄉即是道士,南來後落腳檳城即從事道士事業,漢傑的父親胡良忠道長也是道士,後來搬遷到吉隆坡。

胡漢傑道長(1951年生),祖籍廣東番禺。他說以前辦喪事時間短,一般是打齋一或三夜,通常由道長擇個吉日決定出殯日子,打齋時間由晚上做到半夜一點或三點。廣府俗話說:“千經萬經,最重要倒頭經”。意為最重要的是第一晚的念經打齋,必須進行擔幡買水、開路、五路明燈、散花等法事。早期家裡有人逝世,最先聯絡的是道士,後才聯繫壽板店老闆,道士的地位在民間是很重要的。

入殮(遺體入棺)禮,棺內撒放茶葉、元寶(雜寶,也叫會寶)、路票,先由道士念經開路,大兒子到河邊“擔幡買水”,當今改為取一桶水放到路口進行買水,然後取給逝者遺體洗臉,接著才入殮。以前買水及洗臉是由長子或長孫一人主持,當今是全家孝眷一起進行。

    棺木前端擺著一碗“鴨頭飯”(一碗飯上放一個鴨頭,插上一雙筷子),鴨諧音“壓”,有壓煞之意。棺下一前一後各擺放一盞油燈,那是給逝者照明前往死後世界的路。靈前香爐點紅腳香,紅燭一對,門口點燃一枝香及一枝紅燭。《喪榜》(開殃榜)寫出亡者魂高多少、魂歸何道(天、地、人、佛、畜、鬼)、回魂日、出殯日子的生肖相衝等等。

    出殯之前,潮州、新會人在封棺前以豆腐及黃糖給遺體吃,囑咐祂吃飽飽了好上路,隨後經過一番祭拜就出殯。另外還有一個“煮壽飯”儀式,主要是台山與新會人的風俗,由媳婦採用糯米來煮。先取冬菜甕(或酒埕)內放銀仔(銀角),待糯米煮熟冷卻後,先取出銀仔分予每個子孫(一人一個),所有家屬以手拿取糯米放進去埕裡,旁有一盆水供洗手用的,再取酒餅(已打碎)放進去,再放進一些酒,放滿後,以紅布包裹,封口綁好,道長以一道符封在其上。通常做了兩包,出殯下葬之際,此二包裹置放於棺材左右兩側。廣東四會人也有煮壽飯,風俗略有不同。煮好了飯以金銀紙包裹,往屋頂上丟以祭天狗。也有放在埕裡祭天狗,再拿一個碗裝了米飯,取到米缸裡面擺放,象徵有飯吃,“子孫好搵食”。煮壽飯必須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才有資格做,含意是留給子孫們有衣食,添福添壽。

鴨頭飯
胡漢傑道長



孝服方面,台山、新會人穿白衣白褲;番禺、順德人著黑衣黑褲。手臂的孝布:子、媳、女兒帶麻布及麻腰帶;長孫麻布加紅(上紅下麻)及麻腰帶,其他內孫深藍布及白腰帶,外孫淺藍色布及白加紅腰帶,曾孫深青色布及青加紅腰帶,外曾孫淺青色布及淺青加紅腰帶;契子女的是紅腰帶;侄子女帶白布及白加紅腰帶;外甥男女淺藍色布及白加紅腰帶;兄弟姊妹帶白加紅(上紅下白)及白加紅腰帶;表兄弟僅是白加紅腰帶;至於女婿,出殯之際帶穿白袍,披白加紅(上紅下白)長布在肩上,根據逝者的性別而披,若是岳父就披在左肩,岳母就披右肩。

出殯前,封棺後由道長主持“運財”,即繞棺儀式,孝眷及親戚們跟隨道長圍繞著棺材順時鐘轉五圈,結束後由司儀主持奠祭禮,隨即出殯還山。

 註:專訪胡漢傑道長,20221126日,吉隆坡。

《星洲人》電子報專欄,圖文:李永球,2023年2月22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