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2日 星期三

廣東喪俗(下)

胡漢傑道長(胡漢傑提供)

 

不僅僅福建,廣東也有“壓廳”之俗。胡漢傑道長說在出殯之前,當棺木從大廳抬出外面供奠祭時就得進行儀式,先取一個火爐,爐裡皆是燃燒著的火炭,火勢炎熱,把它取到之前大廳放棺木之處,再撒鹽巴進火爐裡(以前不撒鹽巴),藉著火勢的炙盛帶給孝眷子孫興興旺旺。

福建喪俗壓廳之後,就把壓廳的碗筷分給子孫。胡漢傑道長說,廣東也有分碗之俗,主要是新寧(台山)及新會人。他們取一個桶放在火爐旁,裡面裝水及一或兩打的碗(壽碗),事後分給每位子孫,寄託給子孫們好“搵食”。由於當今多數在殯儀館進行喪事,因此就不需要放火爐及分碗,此俗已經極少見到了。目前潮州人尚保持著此俗。

至於“女婿旗”(銘旌),以前每個女婿各有一枝,五個女婿就有五枝銘旌。現在只做一枝銘旌,寫上所有女婿的名字聯合致祭岳父母。銘旌上端左右各掛有一紅布包裹,一包裝米,一包裝五穀,出殯後就分銘旌與紅布包裹給女婿們拿回家。當今的聯合銘旌的分法,是根據女婿若干而將銘旌撕剪成有關的數目,五位女婿就撕剪五條,必須剪直條,不可橫剪。紅布包裹的米及五穀,就打開分給女婿們。胡道長道出一個民間傳說,相傳銘旌是古代皇帝所創出之物,古時候有個皇帝之國丈(皇帝之岳父)逝世,皇帝不方便過去送殯,就以銘旌代表他致祭送殯,因此相傳下來。

玄真胡道院的道侶在誦經打齋

以前的銘旌以青竹支撐,如今改用鋁製空心管。起銘旌之俗,先把銘旌的頂部以凳子墊著,底部放在地上,每個孝眷穿上紅衣(或披在肩膀上),再由道長請神開光,最後由女婿們扶起銘旌,每個參與的孝眷拿取一個利士(紅包),脫下紅衣就結束。後來又加了拜一個大發糕,結束後拿了利士就捏一小塊發糕來吃,含意大發。胡道長指出,喪事上有銘旌屬於“好命”人,起銘旌更是“好事”,故得穿紅衣,扶起銘旌則蘊含著風生水起,越撈越生。

出殯還山埋葬後,即刻進行“拋塚雞”。首先準備一隻公雞(旺塚雞),棺木下葬後,祭品擺好,道長站在墓後,口念好話,子孫們站在墓前,面向道長,道長把雞拋向墓前,子孫們把雞接著就完畢。

旺山符(胡漢傑提供)


早期出殯後在家得“安靈”,供奉逝者的暫時靈位,早上祭拜早茶,午及晚拜飯(飯及菜餚),一日三餐如生前,直到四十九日除靈。以前安靈除了靈牌位,旁邊得掛“白布祭文”,上款書寫逝者姓名,下款書寫子孫泣題,中撰寫四個大字“昊天罔極”(男用)或“劬勞未報”(女用)。三七(逝後廿一日)才是做功德的日子,聘請道長誦經超度,焚燒靈屋(紙屋)、紙紮品,元寶等等。現今多數不安靈,出殯後,手持香請亡靈回家供奉在祖先牌位,或以小紙條書寫逝者名字暫時貼在神主牌裡供奉。

待墳墓做好了,就進行“旺山”儀式。由道長書畫八道“旺山符”,墓碑貼三張,墓後五張(東南西北中央),道長口念五方咒語,以硃砂筆開光,燒化五份元寶(燒五方符)。后土的祭品為五粒生鴨蛋,五塊生豬肉。鴨蛋含有“壓煞”之意,豬肉是祭白虎。最後以紅豆、綠豆、白米及銀角拋向五方,使到後代子孫興旺發達,白米可祭金雞煞。拋撒剩下的,取出銀角分給子孫們,其他就丟棄不要。(完結)

 《星洲人》電子報專欄,圖文:李永球,2023年3月8日

註:專訪胡漢傑道長,20221126日,吉隆坡玄真胡道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