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2日 星期五

穿汉服和成童礼

穿汉服和成童礼

太平云梦山水帘洞鬼谷仙师圣诞期间,信徒穿着传统汉服。
大家穿起汉服,就如其他民族也是穿着本身民族服装一样,是一种文化认同。
最近參與青運總會主催、青運大城堡花園支會主辦的第一屆“華夏生活營”,主講人是來自中國的宋豫人老師。聽其講座,才知道中國一些有心人推動恢復漢唐文明運動,僅僅4年期間,引起人們紛紛響應,支持者頗眾。
他們提倡恢復穿漢服,行中華古代禮儀,的確引起一些爭議,諸如這些古老文化是否適合現代社會等等。他們的理由是漢服及華夏文明在清代時,被滿清統治者消滅了,當時中國有一億多人口,有一半的人口近7千萬死於清朝政府統治初期。清廷規定“剃髮易服”,不遵者殺頭,所以,漢服在那個時候消滅了。
不僅馬來、印度民族同胞在本身的大節日或婚喪喜慶多數穿民族服裝,即使日本、韓國也是一樣,韓國近年來甚至恢復民族傳統婚禮。唯有華人,某些還是抱持拒絕心態,對於民族漢服不是很能接受。當然,我國炎熱天氣,穿起漢服並不是很適合。其實佛教僧人及道教道士穿的也是漢服,他們瞭解我國天氣酷熱,都改用輕薄布料,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在我國穿漢服,是必須採用輕薄的布料才行。其實我們經常穿的厚重西裝大衣,也是不適合我國炎熱天氣啊!
而我們一直錯把現在盛行的布紐高領衣服,當作是我們的漢族服裝,其實它是滿族服裝。在我國,唯有霹靂太平雲夢山水簾洞鬼谷仙師廟,數十年來保持穿交領右衽的正統漢服慶祝神明聖誕。
宋老師說,古代讀書人通過教育認識華夏文明,而平民百姓(多數是文盲),則是通過“禮樂”來達到教化。禮即是禮節,比如行大揖禮、跪拜、拱手等等。樂指音樂,以音樂陶冶人性。所以,在傳統祭祀活動,人們舉行禮節和儀式,通過這些,人們學習到團隊精神,長幼有序,尊敬長輩等文明。這一點,與我常說的“民俗教育”是一樣的,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宋老師等人在中國恢復“成童禮”,那在中國已經失傳了千年。他們請來政府幹部及嘉賓出席觀禮,然後讓行成童禮的13歲少年孩童及父母均穿上漢服,雙親坐在椅子上,孩童行大揖禮向父母答謝感恩後,孩童慢慢把身子蹲下,從13歲一直蹲下直到嬰孩般撲在母親懷抱裡,這時候母親及孩子無不哭個稀里嘩啦,連觀禮嘉賓也感動得掉下眼淚!
然後,孩童又慢慢離開母親懷抱,慢慢站起來恢復到現在的模樣,接行大揖禮退3步,孩童在這時候“立志”。整個儀式表示孩童出生後,由父母撫養成人,今後將離開母親的懷抱,去達到立下的志願目標,以感謝父母恩情。事後調查,發現接受成童禮的孩童及父母,他們的親情非常好,親子關係比一般來得佳。
我相信通過民俗儀式可以達到教化人心的一定功能,可以使到父母與孩子、老師與學生,以及人與人的關係變得更親切。
星洲日报文化空间·田野行脚。图文:李永球。(2008.6.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