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2日 星期五

泰山石敢當

泰山石敢当

吉隆坡某后巷的“泰山石敢当”石碑,有镇煞辟邪之作用。
泰山石敢當,簡稱“石敢當”,是中華傳統辟邪文化的古老物品。在我國華人民間裡,通常在家宅四周外牆大門上,或街衢巷口,立有刻“石敢當”的石碑(或是木板掛在外牆上),旨在鎮壓鬼邪,驅除災殃。
“石敢當”3字最早見於西漢史游的《急就篇》:“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顏師古註:“敢當,言所當無敵也。”相傳有一石姓猛將,英勇無比,一人當關,萬敵莫開,後世立石於街巷道口,刻上其姓氏,以為可禁鬼絕惑,壓抑不祥。為尊其威嚴,常在“石敢當”之前冠以“泰山”(指泰山神,即東嶽大帝,傳說掌人間生死)2字。唐宋以來盛行立石敢當於街巷道口。《中國風俗辭典》)也有傳說石敢當就是姜太公,相傳昔年姜太公封神,封到最後竟忘了給自己封個神職,便自封為“泰山石敢當”,負責鎮守地方的安寧。
唐代宗大歷五年(770年)福建莆田縣發現一塊“石敢當”碑,文曰:“石敢當,鎮百鬼,壓災殃,官吏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昌。大歷五年縣令鄭和字記。”可見唐代已有立“石敢當”的風俗。(曹春平著《閩南傳統建築》)
泰山石敢當是傳統的辟邪習俗,久而久之被有心人附會種種傳說,這種情況在民間習俗層出不窮,只要瞭解習俗的由來,並認清傳說終歸是傳說即行。
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上,泰山石敢當習俗已收錄為該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該網頁說,石敢當習俗分佈中國、日本、韓國、東南亞和世界各地華僑居住區,並呼籲說,發掘、搶救、保護石敢當習俗,弘揚它所體現的平安文化,對於增強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增強民族團結和社會凝聚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流傳我國的泰山石敢當習俗,主要是在鎮壓地方上的不祥,比如一個街衢或地方經常發生意外或車禍,就得安置一塊“泰山石敢當”石碑鎮壓鬼邪,使到那裡平安無災。此外,一些人家住宅不祥或風水不好,也會安放石敢當來鎮煞。以前曾有一種木板製作的“石敢當”,售價便宜,人們方便購得,多安掛在牆壁上,以制止風水犯煞之處。
早期我國的石敢當石碑,在客粵籍貫地區均是刻寫“泰山石敢當”,除此以外,福建人地區還有一種“南無阿彌陀佛”的石碑,功能與前者具有同工異曲之效,不過這是佛教界抄襲“泰山石敢當”而創造出來的。
“南無阿彌陀佛”碑的出現,相信是在百餘年前被中國閩南佛教界所創,以示與傳統的“泰山石敢當”有別。它也跟隨閩南佛教南傳到我國,近30年來,“泰山石敢當”愈來愈少見,“南無阿彌陀佛”則迎頭趕上,可謂完全取代了前者。可見佛教在我國華社的興盛強大,再若干年,佛教將會成為我們的主流文化,道教儒家最後得靠邊站了。
星洲日报·文化空间·田野行脚。图文:李永球。(2008.5.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