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3日 星期六

峇峇娘惹贺年跪拜礼

峇峇娘惹贺年跪拜礼

去年Astro—AEC播放13集的《扎根》紀錄片,引起轟動及好評。其中一集是介紹馬六甲峇峇過年的風俗,鏡頭下我們見到他們向長輩行跪拜禮賀年。
跪拜是中華古代的禮儀,傳統上向“天地君親師”都得行此禮。它具有尊重、感恩、請求外,也含有認錯、求饒、屈服等多重意義。
傳統跪拜禮,除了跪天地神明,皇帝老爺,祖先長輩(包括祖輩父母,叔伯姨舅等長輩)外,師父尊長也得跪拜。可是當今人們認同西方禮儀,難于認同傳統,跪拜禮因此逐漸式微。目前華人只對逝世的長輩跪拜,生前已不行此禮,某些現代佛教徒甚至連喪禮也不贊同跪拜禮。釋寂晃在〈華人禮俗革新芻議〉提議喪事革新要點云︰“免燒冥紙、冥衣、冥屋、紙俑紙汽車等。不穿麻衣,不戴高梁麻冠,不執喪仗,不必三跪九叩。”(駱靜山編《宗教與禮俗論集》)
至于婚禮及壽禮,還有少數向父母長輩行跪拜禮,一般上都已放棄。峇峇娘惹的新年跪拜禮,就是生前跪拜禮,實在難得!傳統私塾教育得行跪拜禮,學生入學首天向孔子及老師跪拜,結業後也得行謝師跪拜禮。
去年馬六甲文化小學的學生集體向老師行跪拜禮,結果引起很大的爭議。有人批評此舉為封建、奴性、落伍等負面意涵。不過鄭庭河在《儒家“禮”的崛起》謂︰“下跪與獻花、敬茶一樣,都是符號,都是某種‘禮’的意涵體現。于不少非西方傳統社會,下跪,乃至磕頭,其實都是相對普通的事……”
由于西風壓倒東風,現代社會基本上以西方文化為楷模,人們接受西方的握手擁抱,親吻獻花及向女友下跪求婚,對于傳統的跪拜師長反而給予負面批判。其實文化是多元的,好像全世界都接受西方的握手,它與我們的傳統拱手,是可以並存使用。調查顯示采用拱手的華人實在少,有些還以為只用在新年說“恭喜發財”。
我們已經接受西方的現代政治與教育制度,難道也要不放棄傳統地向政治人物及教師行跪拜禮嗎?原則上來說是不需要的,因為西方創造這些制度時,本來就沒有采用跪拜儀式。況且政治人物是我們投票選出來的,跪拜他們顯得沒道理。至于馬六甲文化小學采用跪拜禮,那是對老師的尊重與感恩,是在現代教育下,采用傳統禮儀方式而已,我認為無可厚非!很遺憾不曾向教育我的老師們跪拜,所以每當有師長逝世,我會在其靈柩前跪拜上香,以感謝他們的教誨恩典。
傳統跪拜禮對我們現代人具有什麼意義呢?我認為它能夠使我們對長輩產生尊重之心。當然,並不是說不行跪拜禮的人們就不懂尊重,問題是,當後輩在向長輩下跪時,起碼在其心中就會明白自己屬于後輩,受跪拜者是我們的長輩,不得無禮待之。我很認同文化小學的舉動,並建議在學生入讀一年紀時就來個跪拜尊師禮,告訴他們必須尊師重道,培養他們尊重之心,待六年紀畢業時再行跪拜謝師禮。
農曆新年時期,教導後輩向長輩跪拜賀年,在目前年輕人不尊重長輩的風氣下,或許會使到他們的心中,尊重你們這些長輩。
星洲日报·文化空间·田野行脚。文:李永球。(2008.2.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