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0日 星期六

丹州福建暹的习俗

丹州福建暹的习俗

吉兰丹的福建暹家庭的大厅神案布置,洋溢着传统氛围!(圗:李永球)
神案下供奉虎爷,与我们西海岸的供奉地主公不同。(圗:李永球)
寫這篇文章時,ASTRO AEC電視台正播放《扎根》系列,其中有數集談到吉蘭丹土生華人的婚禮、過年等習俗,果然令人耳目一新。
丹州華人人口只佔州人口的4%,哥打峇魯的華人以祖籍福建為多,這些華人中,其中一部分是福建人和泰國暹人通婚,他們的後裔就稱為“福建暹”。福建暹在西海岸的吉打、玻璃市、檳城及北霹靂也有。而丹州的最有特色,尚保存濃厚的傳統習俗。
西海岸的福建暹會講北馬福建話,丹州福建暹講的福建話則有濃厚的泰國音。詳細聽他們以福建話交談,起初聽得很辛苦,漸漸就會明白,原來他們的聲調有別,好像泰國普吉的福建話一樣,都是因為攙了泰國語而聲調變,而且閩南漳州及泉州音混雜使用。不過這些我都應付得來,只是一些當地特有詞匯聽得一頭霧水。
他們懂得泰語,也操得一口流利的丹州馬來話,經常以馬來話交談,成為他們的主要溝通語言。老一代的懂得華語者少,新一代近年已經回流讀華校。由于馬來語是福建暹的主要語文,所以廟會的通告文字全是馬來文,諸如︰香寫作colok、金紙為kertas emas、收兵(閩南宗教儀式)被譯音為siu peng、祭拜是sembayang,爐主則為tuan kerja等等。
大部分的丹州福建暹懂得講福建話,《扎根》里的皮影師楊福成是講丹州馬來話,可是他在訪問錄影時,卻是說丹州福建話。
參觀他們的房子,你會發現那是閩南、泰國及馬來建築的結合。屋瓦、高腳、屋前的陽台屬馬來及泰國風味,而屋檐下的“束木”,卻是閩南風格。大廳的布置離不開閩南傳統,正中一個神案,紅紙寫上諸多神明的名字,如天上聖母(媽祖)、福德正神、關聖帝君、觀音佛祖,皆是福建人崇奉的神明。神案右邊供奉祖先香爐,祭祀祖先是我們的傳統,丹州華人更是堅持這個優良傳統!神案下供奉什麼呢?西海岸的福建人奉的是地主公,那是受到客粵及潮州人的影響,這里的福建暹及福建人卻是奉祀“虎爺”,實在罕見!
整個大門及神案都貼紅彤彤的春聯,上部貼橫幅,神案前的供桌系紅彩布(或稱桌彩、桌裙、桌圍),進入眼簾的盡是紅彤彤的,太有傳統色彩了!
在《扎根》里觀看他們的婚禮,發現由男人主持,為新人“上頭”者與北馬福建人一樣,必須取生肖屬龍或蛇的男童,可是電視里的卻是肖蛇女童,而且不用梳子改用筷子,的確耐人尋味。龍及蛇都是長尾動物,取其長久,長壽(長獸)之寓意。
婚禮時,長輩及新人得祭拜祖先、天公和神明,稟明兒女將做“大人”。上頭的時間還在傳統的凌晨四五點,我們已經改在子夜12時了。新人除了向屬于天公的草敬酒(這是古代的祼﹝gu角n﹞禮),也得跪地向父母親敬酒。在捧茶會面時,一對新人也得給所有長輩跪拜敬茶。讓晚輩給長輩行跪拜禮,是教育他們清楚自己屬于晚輩,培養他們尊敬長輩的情操。跪拜禮在西海岸大部分華人家庭已消失,不尊長輩的狀況愈來愈嚴重啊!
當在印度同胞婚禮上見到新人給父母洗腳及下跪叩首,並以雙手觸摸長輩的雙腳時,我為之贊嘆︰“印度文化不會亡!”我們還得向他們學習!
星洲日报·文化空间·田野行脚。图文:李永球。(2007.07.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