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2日 星期五

上頭衫檢驗新娘是否處女

上頭衫檢驗新娘是否處女

谢宝碹女士手持她在1965年结婚时候的上头衫,经过多年岁月,已经出现斑黄痕迹。
以前的婚禮有一項“裁衣開剪”儀式,因為舉行“上頭”婚就必須穿上“上頭”衫褲。而上頭衫必須選擇吉日在家裁剪,所以就有這項儀式了。
楊炯山編《結婚禮儀》云:“古時女方依日課表所定吉時,在廳堂舉行裁衣之禮;聘一位福祿雙全的好命婦女至家,女方主婚人燃香稟告神明祖宗後,由該婦女坐於廳堂中,面向門口裁剪3尺2寸白綾布料(萬一日後有三長兩短時穿在內衣),縫製成白衫褲一襲(又稱衫仔褲),以備女子醮女禮要穿(出嫁前夕),頭上戴髻穿一次(出嫁),至亡故大殮時再度穿它,稱為清清白白的來,清清白白地走,有始有終。”
我國早期的裁剪上頭衫,在擇定吉日後,由婦女縫製,必須於當天完成。上頭衫褲縫製兩套,即新郎和新娘各一套,均是白色,衫采右衽布紐,而且必須裁剪傳統的“五俱全”,褲子亦是傳統的漢裝褲子。上頭衫一生人只在婚禮穿一次,直到逝世後,再度穿上它入殮,以示從一而終。(溫華,太平,1995)
上頭衫為什麼採用白色?楊炯山編《結婚禮儀》謂:“……至結婚夜就寢更衣時,將此件白綾衫仔褲鋪於床中,夫婦行過周公之禮後,次晨新娘將此件衫仔褲披於床頂邊緣,兩褲腳一腳在床頂,一腳垂於床頂沿,將那一堆血紅展現於眼前,不久一群姑母姨媽、嬸、妯等婦道人家藉祝福之便,觀一下衫仔褲之見證(玉潔冰清,清白世家)……”。
太平81歲老人邱金水說:“上頭衫是白色,乃為檢驗新娘是否處女。洞房夜新娘脫下白色上頭衫鋪在床上,翌日須給長輩驗看,有落紅才是處女。戰前的保守社會,設使沒落紅,遇到好的人家倒沒關係,遇到挑剔的,會到處向人說,當眾羞辱,甚至休妻。”
在太平,我曾經見過兩位婦女的上頭衫,其中一件在衣服及褲子上繡上類似“卍”字的圖案,令人費解。後來從《漳州民俗風情》書中才瞭解那是吉祥的圖案。根據該書的解釋:“送日之後,男女兩家要擇日祀神上香,然後裁製婚衣,稱‘開剪’。除禮服外,還要裁製新郎、新娘的白色內衣褲……衣服上要繡上‘卍’形以祈吉祥,俗稱‘拍萬字’。”
古代封建禮教規定婦女只能跟從一個丈夫到死,男人可以另娶,女人不能另嫁,這是對女人的束縛,不貞節就是壞女人,這些封建禮教顯示男尊女卑,嚴重逼害女人。上頭衫意味從一而終,昔年無論男女只有結婚才算是成人,未婚者未曾“上頭”(成年禮),被歸類為“非成年人”。而上頭一生只能一次,再婚者決不能再舉行上頭禮。
而今,上頭衫已經煙消雲散,一些有舉行上頭婚禮的人家,多以買現成的“睡衣”取代之。它的消失,意味現代社會不再注重初夜落紅,婚前性行為是現代社會的大趨勢,也象徵從一而終的觀念崩潰了,男女離婚再婚現象日益普遍。
星洲日报·文化空间·田野行脚。图文:李永球。(2008.10.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