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3日 星期六

方言是我们的居所

方言是我们的居所

方言是我们的居所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下午一时三十六分 
文/图:大将书行
《字言字语》
作者:李永球
出版社:无边界翻译企业
福建话在槟城和太平的华人圈子内是通行无阻的。即使不会讲,也会听几句。在这里如果碰到听不懂华语或受英文教育的华裔,这时福建话就派上用场了。有些福建话是从其他语言演变过来的。我们在听着说着时,很少去思考为什么我们会用这个词那个音。
三个月前李永球在华堂的讲座正是为福建话谱上了词曲。他追根探缘地为我们搜集和考察即将失传的本土文化和传统。当晚,电脑也辅助他将内容生动地呈现出来。
我们福建人用惯的老君(医生)是借自马来语dukun,马来语的dukun是指巫医或术士。泰币的钹(baht)是一元,相当于马币的一角钱,于是一角钱就叫做一钹。台湾的沙茶酱就是我国的沙爹酱。英文的ketchup和马来文的kecap都是借自闽南语的膎汁……听着这些语言的由来时,频频感到恍然大悟。
出席这场风趣幽默及独具风味的演说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懂得很少,也越来越少用原始的方言。当时,我想如果这些内容都可以结集成书,就可以让更加多人了解,而不是局限于出席讲座的人。几个月后书真的面市了,而且还有很多内容是在讲座内没有提及的。这类次文化的书可以被出版真是不容易。作者用文字和照片在《字言字语》留下印记,以免这些道地的民间语言和民俗被忽略或淘汰。
作者热衷于田野调查,到处探访。《字言字语》除了谈及福建话,也搜集了我国一些古怪的文字、顺口溜、歌谣、词汇、名称、称谓、避讳语、语言谜信、谚语、商业和会党秘密用语、马来语及福建话的交流等等。他在走访街头时,拍下写错字的档口招牌如“甜仔粿”和“枧亚糕”,并指出真正的名称是“槴仔粿”。此外,他还在墓碑的文字中发现了苏州码子,林瑞安家族不避讳。
方言也是传承文化的其中一种方式,我们不容忽视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