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0日 星期六

太平的游神

太平的游神

跳印度神的华裔乩童。(圗:李永球)
跑马埔斗母宫的游神,华裔女人穿上纱礼参与印度神庙单位。(圗:李永球)
農歷四月,太平李王府舉辦第六次遠赴中國謁祖廟進香王爺回國出巡活動,因此舉行了數年一次的迎神出游,那是太平市最大型的游神。
自1991年首次主辦這類活動後,每隔數年在王爺降乩批示下,就會奉請眾神神像遠赴中國福建晉江東石鎮原鄉的祖廟謁祖,回到我國後,就得舉行大出巡游行。李王府在1991年首次到中國祖廟謁祖進香,可謂是我國首個主辦此類活動的廟宇。出巡當天,柔佛峇株巴轄華仁中學的學生在沈志堅老師伉儷帶領下來到太平。早上,師生們在我導覽下參觀古跡名勝,晚上又一起看游神。
今年的游神,重見了多年不見的古裝差役,他們吹起長號角或手持木板,裝扮者是來自中國福建的歌仔戲演員。可是態度不認真,他們將衣袖折起,故意穿拖鞋,號角不大常吹,游行時隊伍潰不成行,態度敷衍令人反感!憶起90年代由檳城南藝閩劇團扮演的差役,威武莊嚴,給人威風凜凜的感覺。
與以前相比,近年太平的游神已今非昔比。“大旗鼓”、古老的福建舞蹈“采球舞”、高蹺、特技腳車、崩敗兄嫂等陣頭消失了……。因為華裔人口嚴重外流之故,幾乎後繼無人。目前最大的特色是“輦轎”(或稱彩坪等)及印度神。
輦轎是閩南的無頂神轎,將神像綁在轎子里,轎子在人們左右搖動下沿街行走,凡有擺香案祭拜的人家或神廟,轎子就在大家吶喊“發啊、發啊……”及大力搖動參拜一番。不僅華人神廟,印度神廟也得參拜哦,華、印宗教神明一家親,關系和睦不分彼此!
華人跳印度神是在80年代開始,所以在太平的游神有很多跳印度神的華人乩童。也有印度神廟派隊參加華人的游神,還有印度鼓樂,宛如華印文化大匯演。最特別是跑馬埔斗母宮的游神,有一輛印度神輦所有信徒都是華人,他們都穿印度民族服裝,女人一律“紗禮”,男裝白色紗籠包扎頭巾,可惜上衣是T恤。在華人九皇廟會里,少數印度及錫克裔持九皇素的信徒會穿上漢裝衣服。這一切顯見我國社會多元文化的交流包容!
這令我想起七八十年代太平的衛塞節游行,當時漢傳佛教與道教及民間信仰關系融洽無間,漢傳佛教常被邀與道教神明游神,衛塞節時佛教也邀道教神廟參與。而道教神廟也理解佛教教義不同,就不派出乩童及神轎,以示尊重。宗教界本應友好包容及尊重,才不會各走極端。70年代底的衛塞節游行,開始由漢傳及南傳(泰國)佛教團體每年輪流舉辦。
可是後來有部分人士開始排斥道教,所以漢傳佛教的游行不再邀請道教參與,他們也不再參與道教的游行。而南傳佛教繼續與道教保持友好關系,直到80年代中衛塞節游行活動停止為止。回憶當年的宗教融洽關系,游行时的相互交往包容,那種熱鬧友好的氣氛,實在十分懷念。佛陀教誨我們不執,不分別,這是對的!
下周起,將為大家介紹印尼峇眼亞比的神廟游神及當地華人的生活習俗。
《星洲日报·文化空间·田野行脚》图文:李永球。(2007.07.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