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0日 星期六

林梧桐的讣告

林梧桐的讣告

林梧桐先生仙逝,享壽90耄齡。那天早上從報章頭版看到新聞,並詳讀其訃告,發現訃告是傳統的文言文版本,真的太驚訝了!
現在我國的訃告都有“標題”,通常列兒子名字“某某等昆仲家嚴”,其實昆仲宜改為“兄弟”,昆仲是對別人兄弟的稱呼,自稱是“兄弟”。家嚴宜用“先嚴”,因為家嚴用于自稱尚活的父親。
在正文里,采用傳統的“不孝……等侍奉無狀,禍延家嚴”。這里的家嚴與上述標題所提的一樣,宜用“先嚴”。有人說如果采用先嚴,下面又云“慟于某年某月壽終正寢”豈不是一生死兩次嗎?其實訃告就是報喪的消息,一般都是剛逝世者所用。即供死人專用,開頭采用已故的“先”是沒錯的,然後在主文里才提及逝者經在不久前的某月某日逝世。既然是報喪,怎麼可以為尚活的“家嚴”發屬于死人的訃告呢?所以,“禍延先嚴(已故父親)”而他“慟(悲哀)”于某日壽終正寢了,這樣的寫法並不算錯。
“諱梧桐林府君”:子女們不敢貿然稱呼已故尊長的名字,故得加個“諱”。
林氏訃告有“距生于民國七年(1918)……”我非常認同寫明出生日期的,這使到歷史工作者可以知道逝者的生平資料,利于田野工作。
“不孝某某等隨侍在側,親視含殮,遵禮成服”,這是說他們孝眷在逝者逝世時,都在他的身邊。親視含殮則是指把東西放入逝者的嘴巴里,福建人多用珍珠,客家人多采用錢幣。倘若沒有行含殮儀式,可把“含殮”改為“入殮”或“殮禮”。至于遵禮成服,乃指孝眷們穿上孝服。林氏孝眷采用黑色衣褲,而不是新改革派的白衣黑褲,實在難得!
“依俗延道設壇,追思禮懺”:那是說依據風俗,延請道士設立法壇,頌經拜懺,超度逝者魂魄登仙。本邦福建幫富豪喜聘道士主持喪禮,如已故駱文秀也是如此。
“奉慈命,淚涓于某日……上午某時家奠,某時扶柩安葬于……”,是說明孝眷們尊奉尚健在的母親之命,流眼淚于某日某時舉行家奠及扶柩安葬。
“忝屬友鄉戚世宗族,誼哀此訃聞”:“忝屬”乃遺族表感謝親友們自謙的愧稱,表示自己有愧。“友鄉戚世宗族誼”,表示本訃告要上達給這些人,意思是“友誼”、“鄉誼”、“戚誼”、“世誼”、“宗誼”、“族誼”。這些文字,可從“姻世親寅學友鄉黨團社戚族宗”13字任選之。“哀此訃聞”,是逝者子孫們很哀傷地將這件噩耗向上述諸人報告。“聞”有傳達消息的意思。
“忝屬(叨在)友鄉戚世宗族誼哀此訃聞”,現在多改為白話的“謹以悲痛的心情敬告關心我們的親友們”。根據台灣楊炯山學者的說法,“親友”是治喪委員會對外發訃時,對象才是“諸親友”。
綜觀林氏訃告,當然是有些瑕疵,尤其在稱謂上,卻是一篇少見的傳統訃告。我們現在的一切文體已經采用白話文了,這篇文言文訃告的出現,就顯得與眾不同!
《星洲日报·文化空间·田野行脚》文:李永球。(2007.11.0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