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0日 星期六

民俗走到十字路口

民俗走到十字路口

当简体字在中国被提倡推行时,人们都认为这是进步的改革,迎合时代的发展。相对之下,那些反对者就成了故步自封的保守派,不能顺应历史发展的大潮流。然而,简化的只是数千个常用中文字,那些古籍上尚有数万个繁体字如何处理呢?
中国当局对于古籍上的数万个繁体字采取不简化,保留原来的繁体字。比如“言”字旁的古字,一律采用回“言”,不简化为“讠”。如此一来,中文系的大学生还是要学习繁体字,古籍还是用回繁体字印刷。在所买的几本字典里,就是以简繁两种字体印刷的,字典是采用简体字体,当引用古籍文字时,就采用繁体字体。这样可以避免因为简繁引起的古文混淆问题,但是学生也得学习繁体字才看得懂啊。由此可见推行简体字后所带来的麻烦问题。
张集强在专栏曾提及“现代主义”。于是私下请教之,他说建筑界的现代主义是为了打破自古以来的阶级观念,现代主义下的建筑都是简单不作华丽装饰。可是到了“后现代主义”,人们发现现代主义的建筑反而失去了传统风味,于是又开始走回传统。(大意)
郑丁贤也在专栏讨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那是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发生银行抢劫案,歹徒挟持人质与警方对峙,最后人质反而站在歹徒这一边,帮他们对抗警方,还协助他们逃亡。事后,心理学研究指出,在一个高压恐怖的情境当中,人质因害怕而失去了自主意识,进而把生命交给了对方;彷佛自己的生存是对方的赏赐,感激对方的不杀之恩。
简体字被推行时,大家只看到其所带来的好处,几十年之后,终于发现它带来的的负面效果。如果我们走回头路,重新采用繁体字,问题不仅迎刃而解,与港台的繁体字也重归一统,大家一起“书同文”。
在民俗方面,我们的婚丧习俗也被认为不改革就是故步自封,应该改革以顺应时代发展的大潮流。于是乎,大力改革的佛化婚丧礼及简化习俗被推行后,大家都赞成说好,既简化了仪式又省下金钱。二十余年后,问题也是一一冒现,改革后的仪式,竟然把中华礼仪也给革除了。就好像“龍”字,简化成为“龙”后,人们都喜欢,因为书写简单方便,而支持繁体字者则批评简化的“龙”不伦不类,丧失文化涵养。这也像支持传统习俗者批评简化习俗一样,简化习俗太不像话了,已失去了我们的礼仪传统。
民俗现在是到了“现代主义”时期,大家一味追求简单方便,不要繁文缛节,拒绝劳民伤财,民俗被简化到不伦不类的地步。相信民俗的“后现代主义”会在将来出现。比如新年期间,又开始有人穿起汉装衣服过新年,汉装重新回潮,这是好现象!
民俗也有“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昔年基督教传入中国及我国华人社会时,某些基督徒即对中华礼仪展开批评,把烧香、烧纸、烧纸屋、跪拜、祭祖、披麻戴孝批为迷信、封建、无知、浪费等陋俗。某些佛教徒在随后也跟着批评这些传统风俗,而今,发现好些华人也随声附和,也跟随批评起传统习俗来。这应该是民俗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现象吧。
日本的相扑手及裁判,到今天还是穿着传统服装,甚至相扑手还是蓄着传统发型。为什么他们不穿西方摔跤手的三角裤及剪个现代发型呢?一个民族若能为一个民族传统而坚持,这个民族有希望!
《星洲日报·文化空间·田野行脚》。文:李永球。(2007.04.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