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0日 星期六

牛牵到北京还是牛!

牛牵到北京还是牛!

謝陽聲君和陳亞倫君在回應我的文章時,完全否定傳統祭祀禮。我舉大量資料說明傳統禮儀的好處及民俗教育的功能,豈料卻被謝君否定及不認同。他說民俗教育非得以魚肉不可嗎?民俗知識可以從書本獲得,未必得在煙霧彌漫之中方達教育之效。
民俗教育可以從書本獲得?書本不是人人可讀,也不是常常復習。而民俗教育則常常出現,年年重復。比如過年給長輩拜年,告訴我們要敬老;清明節祭祀祖先,教育我們感謝先人的養育恩德;端午節裹粽子,意義是不忘屈原的愛國精神;中秋節吃月餅,教育我們反抗暴政;在祭祀時,由長輩先燒香跪拜,接是子輩,最後是孫輩,教育我們要長幼有序等等。老祖宗創造民俗來教育我們,否定清明祭祀先人的民俗教育,與否定我們過年、端午節、中秋節等民俗教育毫無兩樣!
謝、陳二君一直說,精神重要過儀式。如果基督徒只重精神信仰,不行洗禮及禱告,死後不要任何宗教儀式,應該也可以吧!每個民族習俗或宗教必然有儀式,而祭祀禮就是我們的傳統禮儀,否定傳統習俗宛如否定基督教儀式。
陳君說生死世界不能溝通,所以靈界享用不到祭品。又說假如一些民俗習俗是不合邏輯的,如燒各種紙扎品等,難道因為要持守習俗而持守嗎?常見有人批評基督教的天堂、佛教的極樂世界、道教的瑤池世界等等,皆是子虛烏有的烏托邦。然而,死後的世界任何宗教都不能科學證明自己的是真的,別人卻是假的。難道只有他信仰的宗教世界才合邏輯,別人的都不合邏輯嗎?所以陳君憑什麼證明儒家的死後世界享用不到祭品呢?
謝君在兩篇文章都把我說的“事死如事生”說成“事生如事死”。與“事生如事死”的人談“事死如事生”,怪不得怎樣解說都不明白,只會妄自菲薄傳統。
民間俗話說“為父母做生日忌,好過吃三年清素”,意思是為死後的父母做生日忌(傳統上只祭祀3年),好過吃3年素,那是感恩父母的生育之恩情。相信謝、陳二君又會批評,生前不做,死後才為父母做生日忌是毫無意義的。儒家傳統不僅要我們祭祀先人,更強調生前必須孝順。可是謝、陳二君卻一直在轉移概念說“生前不懂侍奉,死後再風光熱鬧的傳統儀式都毫無意義”,言下之意,好像是祭祀先人者都不懂孝順,而不祭祀者才懂孝順之道。事實上,孝順與否跟祭祀與否毫無關系,容不得他們貶低有祭祀先人的廣大華人。
我們的傳統都以行動為主。當我們向恩人感謝,一般都送禮物道謝。向神明感恩,也是以祭品祭拜來感恩。所以為了感恩先人生育培養之恩德,除了生前孝順外,死後必當祭祀。我們感恩祭祀先人有錯嗎?為什麼卻遭受一些人貶低為迷信浪費,毫無意義呢?
有句諺語說“牛就是牛,牽到北京還是牛”,忽然間我恍然大悟!
《星洲日报·文化空间·田野行脚》文:李永球。(2007.07.0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