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2日 星期五

妈妈的爱心:煎香饼

妈妈的爱心:煎香饼

其貌不扬的煎香饼
王亚华说煎香饼是——妈妈的爱心。
數年前,到友人的家閒坐,主人王亞華女士取出母親煎好的一種餅乾請我品嚐,看了一眼,發現其貌不揚,心中忖度,這應該沒什麼特別,是很普通的餅乾吧?誰料咬下去香脆的餅乾外皮,裡面的液體帶稠狀餡料流入嘴裡,竟然是說不出的美味,令我興奮得大叫起來。急忙問道這是什麼東西?她答是“煎香餅”!
煎香餅是福建人的民間美食,香餅也叫馬蹄酥,乃閩南一帶的傳統糕餅。它以麵粉製成,餡料為麥芽膏,餅皮一層層的,很香脆,經過加工的麥芽餡則香甜可口。把這種餅乾稱為“香餅”,主要是太平一些地區的人。在檳城及馬六甲,它還是叫做“馬蹄酥”,當地的香餅是另一種餅乾。
馬蹄酥也叫做“食香餅”,清代詩人方珪讚美它:“乍經而起還留跡,不踏花歸亦自香”。如果用麻油炸,有營養,性燥熱,閩南一帶婦女坐月子多用它作熱補品。(林其泉:《八閩山水的民俗與旅遊》)所以,香餅也是閩南坐月子的送禮佳品。《漳州民俗風情》說婦女坐月子時,嬰兒的外婆和姑母前來道喜,外婆送一份“馬蹄酥”(又稱“紅香餅”)……。
香餅既然是一種餅乾,可以即食,何必還加工煎呢?其實這種加工香餅,以前是供坐月產婦吃的,以麻油煎之,吃了補身體。當然這是比較窮人家的坐月補身食品,有銭人家是吃麻油炒雞啦。王亞華女士在婚後生產時,母親就煎了香餅給她吃,令她備感溫馨。民間認為孕婦生產後須馬上吃東西“壓肚”,因為肚子生產後“空空如也”,傳統習俗就得吃下東西“壓肚”。另一說說法是吃下東西後,可以使到子宮恢復原位。
王亞華女士自小就吃媽媽的“煎香餅”長大,對這種民間食品從小就頗有感情。2006年2月間,其母親蔡長研與世長辭,她也漸漸忘了煎香餅的味道。今年年初,忽然間想起這個食品,母親為她煎香餅的一幕幕,從腦海裡紛紛湧現,令她懷念起媽媽的愛心。所以她開始做起煎香餅,並參與烹飪比賽,還獲獎呢!
其實,煎香餅在以前是普遍的民間小食,隨時代的轉變,現在的人才懶得煎。人們寧願去外面買其他小食,也不願意親自動手做。
煎香餅的作法簡單,材料是香餅、雞蛋、及食油。先把香餅敲破一個小洞,將打花的雞蛋慢慢放進去,再以少許的食油倒入燒熱的鍋裡慢慢煎熟。在雞蛋裡放少許的鹽會更美味。至於敲破的小洞,可以用掉下的餅屑堵住洞口,就可避免雞蛋汁倒流出來。
在煎的过程,香饼内的麦芽馅溶化与鸡蛋汁混和在一起,所以馅料特别香甜美味,馅料完全是软的,太棒了,令人食慾大动!
星洲日报·文化空间·田野行脚。图文:李永球。(2008.6.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