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8日 星期二

走進太平古打律

走進太平古打律

古打律的老與新建築參差不齊,老建築逐漸消失。(圗:李永球)
古打律包含了中西各種建築物,此為堂皇的縣署。 杜添福律師館古色古香的傳統建築。(圗:李永球)
杜添福律師館古色古香的傳統建築。(圗:李永球)
清晨的古打律。(圗:李永球)
修繕中的順德會館。(圗:李永球)
敏律是太平第一條大街,當時英政府看重它,把它建設成為主要的政府機構與商業街道。然而隨著發展趨勢,敏律開始褪色式微。另一條主要的直街——古打律繼而興盛崛起,更加的興旺繁忙。
古打律(Kota Road或Jalan Kota),源頭從公共圖書館開始,直到十三間為止。政府機構方面,有公共圖書館、法庭、測量局、拉律峇東及司南馬縣署、鐘樓、酋長官邸等。圖書館原為渣打銀行(1888),後改為霹靂政府部,最後成為公共圖書館迄今,館藏的中文書極少。測量局成立於1891年,數年前搬遷怡保,如今人去樓空。縣署則建於1897年。鐘樓在1881年就存在,這些古跡歷史相當悠久。至於所得稅大廈則是新建築,它出現在古打律是新近的事。
華人社團組織則有廣東會館(側向)、順德會館、嘉應會館、北霹靂建築商公會、南三會館、福建會館等等。廣東會館創辦於1887年,正在維修中。1896年興建的順德會館亦在修繕中,將修復回原貌,它是為數稀少的廣東式傳統建築。嘉應會館與建築商公會,均是1957年建竣的。至於在尾端的福建會館,在1883年已經存在,不過建築物則是1929年興建完成,乃海峽殖民地雙層風格,顯得大方堂皇。二戰前福建會館是抗日機工訓練中心,他們在此接受軍事訓練,完畢後在此集合出發回中國抗日去,戰後機工回來,也是在此向國民黨太平分會領取失業金。隔鄰的華聯幼稚園,屬於三級文物(市級文物),為太平華社民辦首座現代華語學校的所在,1913年由華僑領袖們買下充作修齊學校的學府。
還有兩個早期華人的互助組織,是對貧苦人士具有幫助作用的慈善組織,即恩德社(1929年)與互助社,恩德社的會員每個月須繳納兩元,當逝世時可獲2000元恩惠金。這種組織早期叫做“老人會”,獲得貧苦階級的喜愛,紛紛加入成為會員。
古打律的宗教場所最具有特色,首先是歷史悠久的清真寺,建於1893年,接著是印度教的帝哇拉亞沙峇寺廟,以及華人的和善堂(1904),對面則是華人基督教的福音堂,四大宗教場所聚集於一條街上。這種場景在我國許多地方都可見到,顯現了我國宗教的和諧與包容。尚有一家華人宗祠南陽社(背向),乃福建葉姓族人創辦於1906年的宗祠,供奉惠澤尊王,每年的十二月初十尊王聖誕,均有演布袋戲酬神。古打律最尾端處,還有座1910年建立的印裔清真寺。
商業方面,各民族均有商店經營各種生意,計有藥材、鏡框、家具、雜貨、五金、餐飲、點心、布匹、診所、西藥店、汽車零件等等。均記和金龍兩家傳統廣府點心店,歷史悠久。兩家客家藥材店的福生堂及永福安,歷史亦近百年。數家眼鏡店,其中一家是後廊州議員廖泰義所經營,其對面的豐裕公司東主一位兄弟,當今官居首相署部長。老字號尚有杏濟公司、信利公司、聯通咖啡店、新義興咖啡店、翁明新和天定鐘表店、南隆相館、聚南鏡框店、南昌酒莊,同興五金、華隆公司、新利興雜貨商、馬寶昌公司等等。已故太平閩商頭家黃務美的“瑞美”公司辦事處,曾經在此街道上,目前此店為其後裔的住家。福建會館對面本有數家殷實商人的獨立式住宅,有數家已售出,改建一座大廈(所得稅局)。近年來許多傳統又古老的住宅商店被拆除,真是可惜!
彙兌商家有兩家,一家華裔,一家印裔。印裔香料店僅剩一家,銀行則有3家。中段以五金和家具店為多,尾段以摩哆及汽車零件店居多。最美觀華麗傳統的民居,是已故蘇文岱故居和已故杜添福律師館。古打律的商業氣息猶然生氣勃勃,可謂是太平的旺盛街道!
星洲日報/文化空間‧田野行脚。文、圖:李永球。(‧2015.07.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