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日 星期六

潮州出花園

潮州出花園

出花园的孩童正在咬鸡头。(圖:李永球)
孩童们将要吃下的桌子上的一些寓意美好的祭品(圖:李永球)

根据潮州风俗,孩童到了十五虚岁,有个出花园的传统习俗。孩子从出世到十五岁之间是生活在花园中,受到花公花婆(公婆神,即是床神,婴孩保护神)保护,必须祭祀公婆神。到了十五虚岁(海丰地区是十六虛岁)那年,就得举行出花园习俗,表示孩子已经长大成人,走出了花园。
传统潮州出花园风俗,先从孩童沐浴十二种鲜花水开始,然后穿上母亲亲手缝制的新肚兜,兜里放置十二顆桂圆和两枚铜钱。再穿上外祖母送的新衣服和红木屐。孩童必须在房间,这一天不能出门去,然后吃猪肚,俗称“换肠肚”,接着在床上祭拜公婆神,以一个大箩筐上面供上十二碗番薯汤圆、十二杯酒、红桃粿、酵粿(面粉制)、三牲等等,还有一个上了三枝香的香炉。出花园仪式,由孩童咬下一只煮熟的鸡头,若是生肖属鸡,则咬鸭头或鹅头。接着是吃汤圆和象征长寿的面条,以及“五碗头”,主要是鱼、蟹、猪肝、豆芽和芹菜、蒜葱等配料炒成的菜肴,象征出人头地,高中当官,聪明勤力,精明能算等等。最后家长为孩童摆席请客,此位孩童坐上“大位”,代表他已经成为家中栋梁,亲友们在席间勉励孩童恪守规则,勤奋上进,奉献国家社会。出花园的时间通常是在农历的三、五或七月份不等,也有另择日举行的。最普遍的日子是在七月初七的乞巧节。
从潮州风俗书籍或网上,都可以找到上述的出花园资料。而我们马来西亚的出花园风俗呢?类似上述的在家里举行的出花园风俗,基本上已经消失了数十年。幸好潮州会馆在近年大力推动出花园习俗,才使到它逐渐复兴起来。
七月初七之前的星期天,我来到马六甲潮州会馆,为了记录孩童集体出花园的风俗。仪式首先是男女孩童们穿上红色衣,脚着红木屐,排队以七色花水洗净(象征洁身自爱),然后到楼上祭拜神明,接着是咬鸡头,吃汤圆、猪内脏(象征换新肠肚,或诠释为换上好心肠)、豆干(高中当官)、鱼、炒蒜和芹菜等蔬菜(象征精明能算、勤劳、聪明),最后每位孩童获得红包。主持人也先介绍出花园的风俗与意义,在进行仪式时也一面讲解,让大家了解背后意义。主要是劝勉孩童洁身自爱,知书达理,追求理想,恪守礼仪道德,已经长大成人,必须负起本身的责任等等。
纵观整个仪式,觉得复兴了出花园风俗是对的,因为民俗文化正在流失当中,再不复兴,就真的会消失殆尽了。
从主办当局以及网上资料发现,出花园往往被当做是“成年礼”,其实不然。网上资料有人以为潮州有两个不同的成年礼,甚至以清嘉庆《澄海县志》的记载说,潮州古代有成年礼,为男童加冠,女童加笄。因此怀疑潮汕地区有两种不同的成人礼。
其实古代男子行冠礼在廿岁,女子行笄礼在十五岁,出花园均是十五岁。而且冠礼是换不同的冠三次,笄礼也是换三次不同的笄或簪等,也有一次的。后来冠笄礼与婚礼结合,冠笄礼就在婚礼前夕时进行,目前所见的“上头”就是古代的成年礼(冠笄礼)了。而上头是必须“表字”,这些均是出花园所没有的。
那么出花园属于什么礼仪呢?它只不过是潮州民间的一种风俗,就是孩童与神明的“结契”,过了十五岁就与神明脱离结契关系了。所以出花园与成年礼是毫无瓜葛的,冠笄礼才是成年礼,出花园只是民间风俗,不可混为一谈!
光明日報·副刊·觀風問俗専欄。圖文:李永球。(2016.8.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