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洋行街的風俗
談過了印尼西加里曼丹元宵節的3天慶典,今天就來講解慶典背後的民俗與意義。
元宵節前3月2日的西加《坤甸日報》一則新聞標題“山口洋市慶元宵委員會,禁止乩童有殘暴性表演”,內文提及禁止:未成年乩童參與(之前就有此禁令)、不可使用其他宗教的標誌、不准為顯神通的乩童抬轎、不准乩童吃活的動物。慶委會副秘書黃威康指出,禁止使用其他宗教標誌,是避免發生意外事件;不准吃活的動物,是因為眾多的國內外遊客到來觀賞,包括國內官長及中美等國的大使官員出席,避免遊行出現帶有殘暴的色彩,不過這些乩童可以在本身神廟進行這些行為。
除了禁止使用其他宗教標誌外,其他禁令幾乎都被人們所忽略。竊以為禁令中的不准為顯神通乩童抬轎,有點說不過去。幾乎所有乩童都在顯神通,倘若真的實行,那麼,乩童們就得赤腳走路了。乩童坐轎是當地特色,也是古老的傳統,萬萬不可廢除此舉,失去了乩童坐轎,山口洋的迎神賽會就沒什麼看頭了。
這種乩童坐轎游境,本是從廣東傳來的特色,已經在很多地方失傳了,難得山口洋保留下來,應該給予肯定。雖然乩童們在顯神通時以肢體壓擠利器,以利刃鋸割肉體,顯得殘暴,但神奇的是絲毫無損,與其他地方乩童血淋淋地顯神通可不同。我以手指觸摸一些轎子上的刀刃,少數是鈍的,多數是鋒利無比。
至於乩童吃活動物,貼切地說,應該是咬著“生動物”,這些動物之前已被乩童處理,遊行時已經死亡,但沒煮過屬於生的,這也是印尼許多地方遊行的特色。咬生動物游街,都是跳土著神明的乩童,他們跳的神明屬“陰”的地神山靈,偏愛血腥。西馬一些印度教乩童也有此嗜好,曾經見過他們生吞雞血,如果沒鮮血,就往嘴巴裡抹紅顏色粉。他們跳的也是陰神。
乩童們,尤其達雅神乩童身旁,多數都有人持著手鏈香爐,放上甘文煙之類的東西燃燒,釋放刺鼻香氣,手鏈香爐一直前後搖晃。這種方式,與天主教大節日做彌撒時,搖晃手鏈香爐一模一樣,實在耐人尋味。
山口洋元宵節“行街”的民俗文化特色,也顯現在隊伍轎子裡頭。除了華族傳統紅色神轎外,達雅土著的神轎色彩與華人不同,主要是黑色,雕刻以達雅民族的塑像,佈置達雅族的花草如椰子葉等植物,還有一些轎子是華土結合於一爐,有達雅雕刻,也有華人的民俗色彩,顯得百花齊放。華人神轎有三角旗幟,達雅族也有,多數黑色的,還寫上羅馬字母的達雅文。還有,華人的符咒是黃底黑字,他們的符咒也一樣,不過書寫的是他們的文字圖案,頗有特色。此外,達雅族也抬出本身民族的神轎參與行街。這些,在在顯示了華土民俗文化的水乳交融。
山口洋的15暝行街最大的意義就是華族與達雅族聯合歡慶,達雅族與華族屬於兩個不同的民族,但一個華人節日卻引起兩個民族一起慶祝,實在難得。
所以說,一個國家的各民族和諧共處,不是單靠學校有各民族在一起就能團結,而是彼此的文化不是各走極端偏激,而是相互包容尊重,這樣的話,自然就會在生活環境、民俗文化裡相互交融,相互結合了。
在西馬來西亞,我見到的是華裔與印度裔一起歡慶大寶森節或華人神誕遊境。在西加里曼丹,我見到的是,華裔與土著聯慶元宵節,尤其達雅族不因為是天主教徒而排斥華人的游境。這種百花齊放,相互交融結合的民俗文化,才是值得鼓勵推廣,才是優美真實的民族和諧共處!
元宵節前3月2日的西加《坤甸日報》一則新聞標題“山口洋市慶元宵委員會,禁止乩童有殘暴性表演”,內文提及禁止:未成年乩童參與(之前就有此禁令)、不可使用其他宗教的標誌、不准為顯神通的乩童抬轎、不准乩童吃活的動物。慶委會副秘書黃威康指出,禁止使用其他宗教標誌,是避免發生意外事件;不准吃活的動物,是因為眾多的國內外遊客到來觀賞,包括國內官長及中美等國的大使官員出席,避免遊行出現帶有殘暴的色彩,不過這些乩童可以在本身神廟進行這些行為。
除了禁止使用其他宗教標誌外,其他禁令幾乎都被人們所忽略。竊以為禁令中的不准為顯神通乩童抬轎,有點說不過去。幾乎所有乩童都在顯神通,倘若真的實行,那麼,乩童們就得赤腳走路了。乩童坐轎是當地特色,也是古老的傳統,萬萬不可廢除此舉,失去了乩童坐轎,山口洋的迎神賽會就沒什麼看頭了。
這種乩童坐轎游境,本是從廣東傳來的特色,已經在很多地方失傳了,難得山口洋保留下來,應該給予肯定。雖然乩童們在顯神通時以肢體壓擠利器,以利刃鋸割肉體,顯得殘暴,但神奇的是絲毫無損,與其他地方乩童血淋淋地顯神通可不同。我以手指觸摸一些轎子上的刀刃,少數是鈍的,多數是鋒利無比。
至於乩童吃活動物,貼切地說,應該是咬著“生動物”,這些動物之前已被乩童處理,遊行時已經死亡,但沒煮過屬於生的,這也是印尼許多地方遊行的特色。咬生動物游街,都是跳土著神明的乩童,他們跳的神明屬“陰”的地神山靈,偏愛血腥。西馬一些印度教乩童也有此嗜好,曾經見過他們生吞雞血,如果沒鮮血,就往嘴巴裡抹紅顏色粉。他們跳的也是陰神。
乩童們,尤其達雅神乩童身旁,多數都有人持著手鏈香爐,放上甘文煙之類的東西燃燒,釋放刺鼻香氣,手鏈香爐一直前後搖晃。這種方式,與天主教大節日做彌撒時,搖晃手鏈香爐一模一樣,實在耐人尋味。
山口洋元宵節“行街”的民俗文化特色,也顯現在隊伍轎子裡頭。除了華族傳統紅色神轎外,達雅土著的神轎色彩與華人不同,主要是黑色,雕刻以達雅民族的塑像,佈置達雅族的花草如椰子葉等植物,還有一些轎子是華土結合於一爐,有達雅雕刻,也有華人的民俗色彩,顯得百花齊放。華人神轎有三角旗幟,達雅族也有,多數黑色的,還寫上羅馬字母的達雅文。還有,華人的符咒是黃底黑字,他們的符咒也一樣,不過書寫的是他們的文字圖案,頗有特色。此外,達雅族也抬出本身民族的神轎參與行街。這些,在在顯示了華土民俗文化的水乳交融。
山口洋的15暝行街最大的意義就是華族與達雅族聯合歡慶,達雅族與華族屬於兩個不同的民族,但一個華人節日卻引起兩個民族一起慶祝,實在難得。
所以說,一個國家的各民族和諧共處,不是單靠學校有各民族在一起就能團結,而是彼此的文化不是各走極端偏激,而是相互包容尊重,這樣的話,自然就會在生活環境、民俗文化裡相互交融,相互結合了。
在西馬來西亞,我見到的是華裔與印度裔一起歡慶大寶森節或華人神誕遊境。在西加里曼丹,我見到的是,華裔與土著聯慶元宵節,尤其達雅族不因為是天主教徒而排斥華人的游境。這種百花齊放,相互交融結合的民俗文化,才是值得鼓勵推廣,才是優美真實的民族和諧共處!
星洲日報/文化空間‧田野行脚。文、圖:李永球‧(2015.04.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