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日 星期日

林振興的老房子

林振興的老房子

林振興。(圖:李永球)
陈国首手持林振兴家族公司遗留的木雕古文物。(圖:李永球)
上周提到林资有,他的六名儿子中,以林振兴较为富裕,乃太平市的富商之一。
林振兴(LIM CHIN HIN 1879-12-25 —1959-5-26)米酒制造商。生于福建安溪乡下,母亲早逝,父亲把他带到马来亚。
振兴善于经商,父亲资有于1917年逝世后,他继承了父亲创办的“共和”号(chop Keong Ho)及房屋产等,并生产传统白米酒,生意兴隆,赚了大钱,就购置房屋产业,大约买了四十多间房屋。谁料二次大战日本占领我国,1942年间日寇强向华人征收奉纳金(人头税),振兴与家人的产业被估价强征五万两千元,在日寇威迫下,不得不变卖房屋来交纳奉纳金,结果卖掉大约三十间的房屋,计唐人公馆街五间(原有七间)、敏律一间、古打律一间、马结律一间、林忠在路及火车站路十二间,其余在郊区小直弄等处。在太平市,他应该是排列第三名的最高奉纳金交纳者。不过,从林振兴遗存下来的资料显示,他与家人缴纳奉纳金的数目应该是3万3千多元,当然正确数目尚待进一步计算。这在当时属于一个很大的数目了。
二次大战后,他将商号“共和”改为“瑞和”。振兴在福建长大,昔年家乡贫穷,人们生活节俭。南来发迹后,他依然保持节俭的生活方式,省吃俭用不乱花钱。其叔父资德兴建下来的房屋,即由他拥有。住家也是其公司办公所在,大门上悬挂其“共和公司”(KEONG HO &CO)木招牌,大门两侧悬挂一对木板对联“西宿争光光连碧汉,河图纪瑞瑞霭盈门”,大门上招牌下有一个小横批“为善最乐”,可惜这些木雕文物均收藏起来或损坏了。
民间传闻林振兴对于社会公益十分吝啬,一毛不拔,与其横批“为善最乐”形成极大的讽刺。话虽如此,在1931年的福建会馆创建碑志上镌刻他捐助500元,这是他留下唯一的捐款记录,在当时已是不小的数目了。1972年林氏宗祠兴建碑志上,他捐献2千元,当时他已逝世多年,那是其后裔以其名义捐出的。
逝后归葬太平都拜福建公冢。遗下五男二女,即福泰、荣芳、嗣宗、清荣、鸿安、柳色、柳枝。每个儿子均获得两间房屋的遗产,包括在中国的一名儿子。闽南有中国家乡不能断香火的观念,振兴奉命回去乡下买个儿子继承中国的香火,儿子名叫本取,委托大哥振盛抚养直至成人。后来儿子们结束瑞和公司的酒厂生意,将之出顶给他人。夫人柯琼美,乃一名福建娘惹。其在马来西亚的子孙均接受英文教育,都成为典型的峇峇娘惹群。
在研究林振兴家族的历史时,从其遗留下的木雕“执照”及“存根”中,发现早期他们的公司拥有杀猪的执照。木雕执照云:“兹有收……号来栖银……准杀猪……只。此据……”,那是其公司收取人家交上的税银后,准许对方杀几只猪,再发出存根就可以此去杀猪贩卖了。
另外,还有一片木雕是收取房租的收据。收据曰:“兹在朥律(larut 的旧译名,今译为拉律,朥律即太平的旧名)有收过太平街……宝号还来厝税银……元正,押栖银……元,计共银……元系自……月……日起至……月……日止,计壹个月之数。”这些古文物真的很珍贵,从中可以了解到昔年的社会生活及福建话的词汇。
如今,林振兴遗下的古老房屋出租予陈国首,他将之改为“老厝博物馆”,生意惨淡经营。不过为了让老厝荒废破烂,他还是贴钱租下,坚持经营下去。
《光明日报·副刊·觀風問俗》圖文:李永球。(2016.03.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