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洋的神廟
從古晉一路乘車前往印尼加里曼丹的山口洋,沿路所見有天主教堂、清真寺以及華人神廟。所見到的神廟,均是新穎重建的廟宇,外貌幾乎都是一個模樣,心裡暗想,完了,古傳統建築一定被拆毀完了!
這些新廟宇,均是現代風格的架構,可謂完全失去了傳統風貌與價值意義,覺得不值得去參觀。不過我還是逐一去走走看看,因為外貌已毀,裡面的文物相信還是被保存下來。山口洋的中央伯公廟,是市內最首要的神廟,元宵節游境的前一天,所有當地神廟一定要到這裡朝聖,請求伯公的允准(擲聖珓)參與游境。中央伯公廟特刊記載,此廟建於1878年,可惜於1930年發生火災,文物蕩然無存,所以找不到古文物來證明其年代的久遠。廟裡主祀福德正神伯公伯婆,副祀廣澤尊王和安濟聖王等神明。
西加里曼丹是個以客潮兩籍為多的地區,山口洋更以河婆客家人居多。客家人崇奉伯公,安濟聖王屬於潮州人尊崇的地方神,而廣澤尊王則為福建人崇奉的神祗。當地福建人極少,為何廣澤尊王也被尊崇呢?原因極可能是受到砂拉越福建人崇奉廣澤尊王的影響,而跟著奉祀吧!
天后宮是歷史最悠久的神廟,廟裡殘缺的鐵鐘鑄於同治三年(1864),它是少數沒被重建破壞的廟宇,整個建築是木結構的廣東四合院,內殿的地板仍然是木板鋪成,屋脊稍微上翹,上翹的屋角採用木板釘制,這才是最原始的建築風貌。蓋因早期經濟問題,所以多數採用木結構,屋檐下的木結構傳統美觀,有著一些精致的雀替、瓜筒等等,木雕文物有光緒庚寅年(1890)牌匾及對聯。幸好天后宮保留原貌,讓傳統潮州河婆建築在西加還有吉光片羽的實物存在。
華嶽宮及協天宮毗鄰而立,規模略小。前者石香爐是光緒癸巳年(1893)之物,主祀華光大帝。後者文物有光緒廿八年(1902)的鐵鑄雲板,主祀關帝聖君。天師樓也是小規模的神廟,歷史數十年,主祀道教的張天師,以前有道長主持,如今為其後代看顧,廟裡有一塊木板碑志,記載著上世紀50年代的善信捐款名錄。慈恩樓重建剛剛竣工落成,主祀觀音,新穎的雕梁畫棟非常台灣風味,失去當地特色,毫無看頭。山口洋少見有捐款石碑志,木板碑志顯示以前經濟落後,也難於保存,導致歷史遺失。
來到三發(Sambas),規模不大的皇宮博物館不妨去參觀,入門免費,遊客稀少,看守的老人熱情開門帶我進入。整個建築全為木結構,連屋瓦也是鹽木板多層重疊釘制。前端一個小廣場,有個小牌樓,鐵制大炮,館內文物諸如桌子、椅子、木柜、鏡子、大陶缸、花瓶、瓷器、舊照片等等,老人如數家珍,向我介紹文物的歷史,以及生產國家,多數是荷蘭、英國等西方國家製造,也有中國、泰國等地的。
三發的華人神廟,有一座是4間廟聯合在一起,屬於新建的現代廟宇,簡單無比。首間是清公宮,供奉葉清伯公和南方元貴等神,南方元貴的造型是一個穿補丁衣的乞丐。第二間是佛音堂,奉祀天上聖母(媽祖)、南海觀音和七仙娘娘等神。第3間是福德祠,奉祀福德正神大伯公、三山國王及關帝等神,三山國王的香爐為道光廿六年(1846)之物。第4間為謝法宮,奉祀鳳凰山謝法將軍、中央財神及拉啄仙人(達雅族拿督公)謝法將軍的神像,令人費解的,卻與福建永春鄉土神的法主公造型一模一樣。
4間神廟以供奉天上聖母的最久,有鐵制雲板為道光11年季冬(季冬為農歷12月,即1832年初)之物。三山國王居次,有道光15年(1835)的鐵鐘。由此可見,華人移民西加的歷史很久遠了啊!
這些新廟宇,均是現代風格的架構,可謂完全失去了傳統風貌與價值意義,覺得不值得去參觀。不過我還是逐一去走走看看,因為外貌已毀,裡面的文物相信還是被保存下來。山口洋的中央伯公廟,是市內最首要的神廟,元宵節游境的前一天,所有當地神廟一定要到這裡朝聖,請求伯公的允准(擲聖珓)參與游境。中央伯公廟特刊記載,此廟建於1878年,可惜於1930年發生火災,文物蕩然無存,所以找不到古文物來證明其年代的久遠。廟裡主祀福德正神伯公伯婆,副祀廣澤尊王和安濟聖王等神明。
西加里曼丹是個以客潮兩籍為多的地區,山口洋更以河婆客家人居多。客家人崇奉伯公,安濟聖王屬於潮州人尊崇的地方神,而廣澤尊王則為福建人崇奉的神祗。當地福建人極少,為何廣澤尊王也被尊崇呢?原因極可能是受到砂拉越福建人崇奉廣澤尊王的影響,而跟著奉祀吧!
天后宮是歷史最悠久的神廟,廟裡殘缺的鐵鐘鑄於同治三年(1864),它是少數沒被重建破壞的廟宇,整個建築是木結構的廣東四合院,內殿的地板仍然是木板鋪成,屋脊稍微上翹,上翹的屋角採用木板釘制,這才是最原始的建築風貌。蓋因早期經濟問題,所以多數採用木結構,屋檐下的木結構傳統美觀,有著一些精致的雀替、瓜筒等等,木雕文物有光緒庚寅年(1890)牌匾及對聯。幸好天后宮保留原貌,讓傳統潮州河婆建築在西加還有吉光片羽的實物存在。
華嶽宮及協天宮毗鄰而立,規模略小。前者石香爐是光緒癸巳年(1893)之物,主祀華光大帝。後者文物有光緒廿八年(1902)的鐵鑄雲板,主祀關帝聖君。天師樓也是小規模的神廟,歷史數十年,主祀道教的張天師,以前有道長主持,如今為其後代看顧,廟裡有一塊木板碑志,記載著上世紀50年代的善信捐款名錄。慈恩樓重建剛剛竣工落成,主祀觀音,新穎的雕梁畫棟非常台灣風味,失去當地特色,毫無看頭。山口洋少見有捐款石碑志,木板碑志顯示以前經濟落後,也難於保存,導致歷史遺失。
來到三發(Sambas),規模不大的皇宮博物館不妨去參觀,入門免費,遊客稀少,看守的老人熱情開門帶我進入。整個建築全為木結構,連屋瓦也是鹽木板多層重疊釘制。前端一個小廣場,有個小牌樓,鐵制大炮,館內文物諸如桌子、椅子、木柜、鏡子、大陶缸、花瓶、瓷器、舊照片等等,老人如數家珍,向我介紹文物的歷史,以及生產國家,多數是荷蘭、英國等西方國家製造,也有中國、泰國等地的。
三發的華人神廟,有一座是4間廟聯合在一起,屬於新建的現代廟宇,簡單無比。首間是清公宮,供奉葉清伯公和南方元貴等神,南方元貴的造型是一個穿補丁衣的乞丐。第二間是佛音堂,奉祀天上聖母(媽祖)、南海觀音和七仙娘娘等神。第3間是福德祠,奉祀福德正神大伯公、三山國王及關帝等神,三山國王的香爐為道光廿六年(1846)之物。第4間為謝法宮,奉祀鳳凰山謝法將軍、中央財神及拉啄仙人(達雅族拿督公)謝法將軍的神像,令人費解的,卻與福建永春鄉土神的法主公造型一模一樣。
4間神廟以供奉天上聖母的最久,有鐵制雲板為道光11年季冬(季冬為農歷12月,即1832年初)之物。三山國王居次,有道光15年(1835)的鐵鐘。由此可見,華人移民西加的歷史很久遠了啊!
星洲日報/文化空間‧圗文:李永球。(2015.04.2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