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日 星期日

肉粽‧花龜‧薄餅

肉粽‧花龜‧薄餅

太平“三六九”肉粽。(圖:李永球)
太平薄餅首位攤主林木松。(圖:李永球)
林明光夫婦正在包“薄餅”。(圖:李永球)
創造出太平“花龜"的楊吉良夫婦。(圖:李永球)
杜蓮葉繼承花龜事業。(圖:李永球)
太平的肉粽、花龜和薄餅遠近馳名,是三種具有特色的土產。今日就來談一談它們在太平的創辦史略吧。
太平的“三六九”肉粽馳名遐邇,首位東主施依河與甘媄媄夫婦,原為福建福州閩侯人,上世紀初南渡本邦,胼手胝足打拼,先於霹靂瓜拉古樓開啟咖啡店,隨後遷居太平經營咖啡店,最後於30年代開辦“三六九”茶室。肉粽由甘媄媄最先做起,初期只是少量生產。1975年,甘媄媄的兒子施則寶之妻舅在怡保的“中央”咖啡店,要求代售三六九肉粽,於是開始銷往怡保,同時銷往吉隆坡同鄉經營的“新海景”咖啡店。當時怡保錫礦業發達,礦主每於“清溝”時,就買下許多的肉粽請工人吃,工人也獲得休假數天。所以特別暢銷。三六九肉粽在怡保一炮而紅,當時的價格,一粒售價是1元1角。
甘媄媄逝世後,由兒子施則寶繼承肉粽事業,1983年三六九咖啡店結束營業,便將肉粽生意轉移到位於甘榜謀緣善鄰花園裡的住家繼續營業。
如今生意由則寶的兒子施金發在延續,同樣除了在住家售賣外,也在太平百齡咖啡店、怡保中央咖啡店和吉隆坡新海景咖啡店寄賣。
金發說,原料漲價,如今肉粽的售價是6令吉20仙,不久後將會提高至6令吉50仙。他說,近年的生意不好做,現在也做不多了。他們製作的是閩南肉粽,成份為糯米、蝦米、豬肉、香菇、栗子、鹹蛋。
芳香的傳統肉粽味道,內餡豐富飽滿。使到三六九肉粽繼續流芳下去,迄今不衰。他們一直低調地做肉粽,不曾打過什麼廣告,均是靠著口碑而馳名。曾經有電視台美食節目欲做採訪等等,都被他們一一拒絕了。
曾經在這裡介紹過太平特有的土產花龜,它於1983年在太平被創造出來後,馬上風靡,成為外地遊客喜愛的土產小食品。事實上,花龜乃楊吉良(Yeoh KiatLeong,1946-1994)創造出來。始祖楊吉良祖籍福建閩南,在太平古打區長大,於華聯中學高中二畢業,對化學極有興趣,有意前往台灣深造,無奈父親不答應,他也有意從軍從警,父親更是不應允。於是便任職於太平電石廠,80年代初因健康原因,辭職出來創業,在太平露天小販市集裡擺攤賣糕粿,為了學習做糕粿,親身深入研究,初期研究失敗浪費了許多原料,最後成功創新,創造出花龜等造型新穎的糕粿,尤其花龜乃太平市特有的著名土產。當時糕粿販是將糕粿直接擺在攤子販賣,往往受到灰塵及蒼蠅等的玷髒,他是最先把糕粿以塑料袋包裝起來,一包包販賣的第一人,講究衛生清潔,生意因此特別好。
他逝世後,其夫人杜蓮葉繼承其糕粿生意迄今。
太平大千茶室的薄餅馳名馬新各地,幾乎無人不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外地遊人到太平一定要吃上薄餅才甘願回去。薄餅的首位攤主林木松(1907-2003)先生,從中國潮州潮陽南來,大約上世紀30年代,他即以扁擔沿街叫賣薄餅,後來於大千茶室旁邊樹下經營,由於沒有執照經常面對執法官員的干擾,後來幸虧獲得一位印裔地牛(市議會衛生官)發出營業執照,方得繼續在此做生意,最後市議會不允許街邊小販經營,才直接搬進大千茶室裡。他逝世後,其子明光繼續在太平豆水店售賣出名的薄餅迄今,父子經營已近80年之久。林明光表示,兒女對此不感興趣,當他不做了,便將薄餅生意結束了。
星洲日報/文化空间·田野行脚。文、圖:李永球。(2015.12.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