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竹沙港
竹沙港,位於北霹靂太平十八丁,出海大約40分鐘的一個海島上。說是島,其實連接內陸,不過被河流隔開,與內陸無法交通,只能靠海船前往。馬來文叫做Pulau Kelumpang,但華人民間一直以來習慣把它稱為竹沙港(閩潮音Teik Sua Kang)。
多年前即聽聞竹沙港這個地方,民間傳聞那是個神秘兮兮,撲朔迷離的所在,有說以前是海盜的大本營,有說會黨在這裡處死許多人,有說上帝公(玄天上帝)的寶劍就隱藏在島上神秘的地方……一直以來都想方設法欲過去端詳其貌,卻一直無法成行。原因除了安排船過去有困難,也面對一些人不敢去,有人說那個地方魑魅魍魎頗為凶猛,鬼影幢幢……最近有位船夫願意帶我過去,安排好時間一行人就出發。船從十八丁出發,往西北方向開去,半個小時多就抵達,船開進小河裡就看見一個碼頭。歷來均有考古學家到來做考古研究工作,碼頭是政府建立的,並立下告示牌說明歷次的考古發現:最先在此考古者是依文(I.H.N Evans),他於1928年發現竹沙港的考古地帶,1932年用了兩個月時間在此考古,挖掘出人類骸骨、珠飾、玻璃、瓷器及各種人類食物殘渣。第二次考古由西沃慶(G.de.G.Sieveking)於1955年進行,總共獲得3000個古物,即玻璃製造的珠飾、寶石、瓷器和陶器碎片、木舟、各種各樣食物殘渣。
依文與韋爾斯(H.G.Quaritch-wales)提出竹沙港在公元6至12世紀時,就有人類居住。而亞拉士達蘭姆(Alastair Lamb)和比郭克(Peacock),則視竹沙港為主要提供物品給冷峇武江(LembahBujang)的港口,再由後者轉輸出到各國各區去。1987年,國大的聶哈山(Nik HassanShuhaimi)在竹沙港考古研究,發現了石頭及玻璃製造的珠飾、中東的陶瓷器、手鐲、錫耳環、各種石器、各種貝殼類和食物殘渣,最有趣的發現是在最底層,發掘到椰殼、檳榔、米臼、紅樹做成的房屋柱子,以及11具人類遺骸。最新的考古研究在2008年6月至8月,同樣由聶哈山率領,再發掘出5具遺骸、石頭及玻璃制的珠飾、陶器、貝殼手鐲和各種來自海陸的食物殘渣。從人類遺骸的測試顯現,竹沙港最早在公元120年就開始有人居住了,他們信仰大自然原始崇拜,竹沙港的社會群體,也從紅樹林的開發,發展成為國際商人!
有時候真的佩服這些專家,靠著發現的簡單資料,就能推測出千年前的商業活動!
踏上竹沙港,映入眼簾均是紅樹,還有數叢竹子,一個荒棄了的地河水手搖泵器,以及近年搭造的簡單木板小道和數個涼亭,應該是供考古研究者休息用的。沿著沙泥路走進去,不遠處有一些淡水樹木,其中數棵長得粗大高聳,較紅樹來得更高,從遠處眺望這裡,就會看到這些高聳的樹木。其果實也很特別,一串數顆果實,爆裂後種子飛落滿地,類似咖啡籽,果殼堅硬美觀。地上有著許多考古留下的方形坑洞,裡面隨便挖掘都有蚶殼等貝殼。竹沙港附近的海岸邊紅樹林裡,尚可見到一些華人以前生產火炭的炭窯遺跡,地上布滿小塊紅磚。
曾有人說,竹沙港是靠海為生的海番(住在沿海或島嶼的原住民)所住之處,據說他們個子較矮小,頭發曲卷;也有人說,華人海盜曾經住在此地,海王也曾經住過這裡,島上有許多寶藏,還有許多稀奇珍貴的寶物,到底竹沙港的是怎樣的一個所在?欲知真相如何?且看下週分解!
星洲日報/文化空間‧田野行脚。圗文:李永球‧(2015.06.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