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日 星期日

虛歲從哪一天算起?

虛歲從哪一天算起?

我們華人民間有“唐人歲”及“紅毛歲”之分,甚麼是唐人歲與紅毛歲呢?規範地說,唐人歲就是虛歲,紅毛歲屬於週歲。
怎樣計算呢?先說週歲,那是非常簡單的計算法,通常採用公歷,出生那一年是0週歲,到了翌年生日那天,才算是1週歲,此後每年生日都加1歲就對了。
而虛歲呢?一出世就算1虛歲,此後每到農曆的正月初一,又加1歲。這種算法經常引起爭論,最常見是一個嬰兒若在十二月廿九出生,翌日正月初一,那麼他不是馬上變為2虛歲了嗎?根據民間算法的確如此,不過剛出生的嬰兒,一般上少用虛歲來計算,而是“月份”,諸如:我的孩子已經5個月了;他8個月就學走了等等。
虛歲從一出生就算1歲,這是很多現代人無法接受的算法,有人說因為華人傳統是從娘胎裡精卵結合開始算起,所以一出世就算1虛歲,這個說法不是很正確。虛歲與週歲宛如高樓,西方是從底樓算起,第二層才是1樓,餘者類推。而華人的算法底樓就算1樓,第二層是二樓,餘者類推。
我們的一些傳統不是從0算起,這一點必須小心為是。設使有老人家說做某種食物要蒸“3個字”才會熟,方言的1個字等於5分鐘,閣下不要以為3個字是15分鐘,其實只是10分鐘,因為中華傳統的算法是與西方有點不一樣。有時候不是從“0”開始。所以傳統的做“49天”或“100天”,一定是從逝世當天算起,按西方的算法,那只有48天和99天。
在太平,有些殯儀公司在計算逝者的虛歲年齡時,說是從“冬至”算起。這是非常錯誤的算法。這些殯儀人員對虛歲算法不懂得,而從民間的冬至“吃湯圓長1歲”來計算。其實這只不過是一種民間的不成文說法,不是正確的。民間有“冬至大過年”、“冬至大如年”或“冬至小過年”之說,那是因為冬至是個重大節日,但是冬至再大,也絕對不可能大過新年。一年裡頭,最大的節日就是新年,從新年幾項特別傳統習俗可見一斑,如張燈結綵、穿新衣、贈紅包、跪拜賀年、守歲、相互恭喜(又平安度過一年,長了一歲)、正月初一吃雞蛋麵線給自己添壽祝福等,均是其他節日所沒有的重要民俗。
有說長一歲不是正月初一算起,而是“立春”日。此乃命相派的算法,就如2016丙申猴年的立春落在2月4日,即農曆乙未羊年十二月廿六日,立春後出生的孩子,即2月4、5、6、7日出生的人,雖然還是羊年的十二月底,不過均被當做丙申猴年的命來推算。
命相派的算法屬於他們自己的一套,傳統的虛歲和週歲算法還是按照本有的算法為準。算法其實很簡單,過了正月初一就算長1虛歲,過了生日就算長1週歲。冬至是個大節日,不是最大的,過了冬至絕對不可加1虛歲。
另外,喪禮上的“做三年”,往往被人誤作36個月。其實只是24個月而已。三年是民間的說法,它即《儀禮》上的大祥,落在歿後24個月的忌日當天。民間俗話有說“三年,兩年足”、“兩年,做三年”“三年虛,兩年實”等,意思是三年其實只是兩年24個月而已。比如說,某個人於2015年正月初四日逝世,2016年的正月初四日就做小祥(俗稱對年)之祭,2017年正月初四日進行大祥(三年)之祭。可是一些人等到36個月才來做三年,此為極大的錯誤。
星洲日報/副刊‧文:李永球‧(2016.02.0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