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日 星期日

馬六甲峇峇的一些喪俗

馬六甲峇峇的一些喪俗

馬六甲的娘惹孝服。(圖:李永球)
將大廳神佛請到後庭,原處改為供奉新逝的先人。(圖:李永球)
馬六甲的江先生,是一位道地的峇峇人,他對於峇峇娘惹風俗極為熟悉,可謂峇峇風俗專家,因此對他做了專訪,希望能夠收集到一些珍貴的甲州峇峇民俗。
甲州峇峇保存了許多傳統喪俗,如女婿送給岳父母除了銘旌外,也有送“白文”(類似北馬的軸彩),出殯時,銘旌及紅色字姓燈、紅彩布走在前,白燈白彩及“白文”走在後。出殯後回到家中進行安靈儀式。白文就掛在大廳當中供奉一年。
峇峇人少用棺罩,多採用棺盤。所謂棺罩,那是一種套在棺木上的裝飾器物。棺盤則是擺在棺木底下的裝飾器物,兩者類似卻不同,均有異曲同工之效。不過嚴格分起來,兩者的應用有分別,這一點待以後有機會再仔細說明。
峇峇人講究安靈
峇峇人講究安靈祭祀已逝至親,他們將大廳正中的香案神佛移到後面去,就在原本安奉神佛之處,供奉起先人。初期的靈堂佈置是包括飯亭(紙做的明器),還有逝者睡過的床,並將逝者穿過的衣褲擺在床上祭祀,直到一段時期後將之焚化。才改為供奉逝者的神主牌(或遺像)靈位。香爐通常採用四方有耳金屬爐,點白蜡燭。下桌繫着桌帷(桌圍),祭祀先人的桌帷通常以藍色青色等喪俗色為主。香爐耳朵處掛着一對聖杯,那是用來卜杯問神明祖先事情的一種器物,江君採用清朝銅錢兩枚來做聖杯,並以紅絲線穿過錢幣的中間方孔,以它來卜杯,顯出濃郁的傳統風味。
門窗處均得以白孝紙剪成長條狀黏貼,代表在喪期中,商號的招牌或字姓的堂號也得帶孝,須視逝者是男主人抑或女主人,然後依據男左女右,把白孝紙貼在有關性別之處。傳統華人的喪期只有兩年。即逝者逝後第一年是“小祥”(民間通稱對年),逝後第二年是“大祥”(通稱三年),所以民間所謂的三年僅是24個月,不是36個月。
白孝紙過了一年,必須換顏色,若是女性逝者換為黃色,男性換成藍色,直到兩年大祥祭為止。窗簾及門簾都一樣,一年內是白色,一年後換成藍色(不分性別),直到大祥。門窗簾布為何沒依據性別而換成不同顏色呢?其實白色屬於重喪之色,一年後喪期轉輕了,就採用藍色。
江君保存下來了峇峇娘惹的孝服,這些古衣服都很講究,峇峇人少穿麻衣,除非是做大功德。一般穿着的是黑色孝服,外面再套上黃色的外衣,其實此黃色是以黃姜染白色粗布而成,乍看之下是黃色,其實與黃色有差別,久了則呈淺褐色。男性孝服以傳統的唐裝為主,女性孝服則以娘惹裝為主,有長衫與短衫,配上“紗籠”的馬來裙子。
祖先是最大的,任何宗教的神佛都比不上祖先的大。祖先不是陰靈,祖先不下地獄,祖先已經是不墮地獄輪迴的聖神。很難得江君保存了許多古老又傳統的峇峇風俗與器物,比如將大廳的神佛請走,改為供奉先人靈位。這些風俗在現代社會不僅人們鮮聽過,甚至許多人都無法接受。他也懂得製作許多傳統的服裝彩布,以及傳統燈籠民俗紙糊品,真的是國寶級人物啊!
《光明日報/副刊·觀風問俗專欄》圖文:李永球.。(2016.4.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