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5日 星期三

澳洲的致公堂


澳洲的致公堂



致公堂乃廣東式傳統建築。(圖:李永球)

致公堂的對聯,以“義興”冠頭。(圖:李永球)

正殿供奉關帝聖君。(圖:李永球)

前殿奉祀至聖先師孔子。(圖:李永球)

澳洲維多利亞州在百餘年前發現了金礦,1850左右,廣東省華人尤其是四邑人(台山、新會、開平、恩平)蜂擁而至淘金。他們有留下什麼傳統神廟古跡嗎?在澳洲朋友楊宗典的帶領下,我們尋找一座供奉關公的致公堂。
本迪戈(Bendigo,又譯班迪高等,通稱大金山)是著名的產金區,面對白人的壓迫欺負,南來的華人便組織義興公司,建立致公堂,供奉關公。致公堂也叫“大金山廟",英文為“The JossHouse",乃洪門會義興公司創辦,內裡供奉關帝聖君。它創於1856年,1860年左右才建立目前的建築,兩邊的偏殿大約在20年後興建。整個建築屬於廣東傳統風格,類似的建築在澳洲頗少。
一眼望去,外觀就是典型的廣東式建築,屋簷下有壁畫,“致公堂"3個大字招牌在正中,下有一對門聯“義炳乾坤宏開景象,興來豪傑大振良圖"以“義興"冠頭,顯見致公堂屬於洪門義興會的組織。兩旁的偏殿上端各有文字,左是“義祠",右為“孝弟"。
從西側買票進入,西殿原為廟祝的居室,現在是歷史展覽廳及藝術紀念品售賣處。再漫步進入供奉關帝的正殿,佈置一般。其前有個小天井(已經封住),走過天井,從側門步入前殿,正中奉祀孔子,左側奉著土地公,右側為桃花仙姊,此神龕裡不供偶像,只是一束桃花。再往東殿參觀,那裡安奉著華裔先賢神主牌位,其前端左右神案分別供奉著觀音和佛祖。
後來的發展是金的產量少了,華人逐漸離開本迪戈,因此致公堂逐漸低落。1937年澳洲聯邦政府將它列為“不得繼續居住"的建築,1942年收購了廟所在的土地,成為軍火工廠和機場的一部份。到了1949年,不斷遭受破壞的致公堂已經殘破不堪,並被改作內務部的倉庫。最後到了1965年,方由維多利亞國家歷史文化保護協會(維史會)取得管理權。維史會致力於致公堂恢復原狀,但仔細觀察,發現還是有一些不妥之處,我質疑觀音與佛祖是後來才加上去的。
不過維史會也坦誠指出,在1968至1972年間整修時,獲得一些人的捐贈補充,方完善地恢復原貌,1970年間加築廟前魚塘和小路等等,包括一對石獅,也是由人捐獻的。致公堂的幾位管理員均是洋人,其中一位說,他們將外牆塗上紅色,後來發現牆壁因為現代漆料而無法呼吸,導致生黴菌,因此有意將漆色去除,重新恢復原來的樣子。我發現內部牆面只見到磚塊,灰牆已敲掉了。其原貌是否如此則不得而知了。
致公堂的歷史展覽板有中英文講述,中文相信是從英文翻譯過來的,有一些錯誤處。如從堂裡文物發現廟名是“大金山廟",展覽板卻是“大金山寺"等。致公堂屬於洪門組織,因而崇拜講義氣的關帝,也尊崇儒家及祖先。展覽板說這裡具有道教、儒教和佛教內容。不過我感覺到以儒家為主,佛道二教色彩不濃厚。堂裡文物極少,僅有一個宣統元年(1909)的豎匾,那是皇帝旨賞“戴花翎"給一位叫雷理卿的人。
可能為了收費關係,致公堂及東殿大門一直關閉著,出入均從西殿旁門。個人對此覺得不是正確做法,華人傳統最忌諱關門封閉,整個大殿陰陰暗暗,顯得不通風采光。應該是大門敞開歡迎四方客,如此神明香客出入方便也充滿正氣啊!
墨爾本目前有正式註冊的“中國洪門民治黨駐墨爾本總支部"。
一座傳統華人神廟,卻由洋人來管理看顧。
然而,洋人對中華民俗文化的瞭解足夠嗎?本系列裡,我將會提出致公堂一個極大的錯誤!
星洲日報`文化空间·田野行脚。/文、圖:李永球(2015.08.3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