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日 星期日

遺體尊嚴‧守喪洗澡

遺體尊嚴‧守喪洗澡

北馬一位從事殯儀工作的讀者來電,說她經常面對一些信仰佛教的客戶,當在為其已故長輩遺體進行小殮時,必須等到8個小時後才可以進行。因為他們相信佛教說的人一旦死亡,遺體在8個小時內不可觸碰,不然遺體的靈魂會感到很痛苦。於是一切就得等待到8個小時後才可進行,但8小時後遺體多數會僵硬。她說這時候給遺體換衣服(壽衣)就面對麻煩了,有時候得出力拗動四肢。她覺得這樣做反而顯得對遺體不尊重,但又感到無可奈何。
有一次,朋友的長輩在安老院逝世,我過去看望,只見老人家的遺體躺在床上,頭歪一邊,嘴巴張開。其晚輩們也相信佛教說的8小時內不可觸碰遺體,所以不敢矯正。
其實8個小時不可觸碰遺體之說,在佛教界也分兩派,一派支持死後可以馬上觸碰移動遺體,以取出器官來捐給需要的人士。不過從現實社會看來,不可觸碰遺體派幾乎佔了上風。人們紛紛接受不可觸碰之說,並捧為圭臬。
人死後8小時不可觸碰遺體之說,在近數十年來才興起,此說未見佛經記載,可見乃後人之論點。我認同可以觸碰遺體的說法,因為人死後整個神經系統完全停止作用,哪來的痛!
遺體需要尊嚴,需要尊重。遺相不雅觀時得馬上處理好它,讓逝者死得有尊嚴。當遺體頭歪了,請扶正之,嘴巴張開了,請以布條系之。人一旦逝世,可馬上取下器官做捐獻,也必須馬上為遺體換好衣服,不然8個小時後僵硬了,大力拗扭遺體倒反顯得不尊重。
長輩逝世了,晚輩守喪數天以待出殯。出殯前守喪這一段日子可以洗澡嗎?古代的中國民間裡,是不允許洗澡的,原因是古人極少洗澡,洗澡屬於一種“享受",而喪事必須表現哀傷,停止一切享受及愉快高興的活動。我國的喪禮,早期曾經禁止孝眷洗澡。後來逐漸改變而允許。有些地方風俗則在遺體入殮(收入棺材)後才可以洗澡,入殮前洗澡,遺體則會冒出水珠而濕漉漉。這當然是無稽之談,遺體濕漉漉通常有其原因,與孝眷們洗澡毫無瓜葛。
近年來曾經遇到一些客粵籍喪禮,雖然不禁止洗澡,卻禁止孝眷們洗頭髮。當我前往喪家坐夜時,聞到他們頭髮上發出一股味道,多日沒洗頭了,肯定會有異味。
《禮記》有說,守喪期間頭上生瘡就要洗頭,身上有瘡就要洗澡。民俗是活的,會隨著環境時代而變,更強調照顧衛生,避免傷害到身體。而且中華儒家最重情理,喪禮習俗不一定要呆板遵守。我國地處熱帶地區,身體容易出汗,一天不洗澡全身臭酸骯髒,某些人一天不洗頭,整個頭髮又癢又生頭皮屑,因此守喪期間絕對可以洗澡,更加應該洗頭髮。
太平太上老君廟住持黃則成君指出,早期的客粵籍人辦喪事喪期短,只是一夜通宵打齋,翌日便出殯,孝眷們都沒孝服,就如同平時的穿著,孝眷們完全不允許坐椅子,無論是吃飯或任何事情,不是站或走或跪,就是坐在地上。
由此可見,以前客粵喪俗的喪期短,不洗澡不洗頭問題不大,容易做到。如今喪期與閩潮風俗看齊,守喪三五日,不洗澡實在不符合衛生。另外,早期部份客粵人的沒穿孝服,原因主要是來不及裁製,因為只有一天時間,翌日便出殯,所以來不及縫製孝服。
一位殯儀業朋友問,守喪期間以白紙封貼鏡子及玻璃窗等是什麼原因?
迷信之說是鏡子不封貼則會照到逝者靈魂,會因此導致靈魂不散,經常顯現在鏡子裡頭,真的嚇人。其實,真正的原故是守喪的孝眷們不可照鏡梳妝打扮,所以封貼鏡子。本來只是封貼鏡子,近年演變到連一切玻璃都封,包括電視機、門額的厭勝物(辟邪納祥物件)、堂號等等,實在莫名其妙!
封鏡是要孝眷們守喪時不做梳妝打扮,然而,隨著時代的演變,現在的孝眷雖然摘下金飾品兼不塗抹胭脂化妝,不過照鏡梳理一下頭髮已經被允許了。
星洲日報/文化空間·田野行脚。文:李永球。(2016.01.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