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日 星期六

安奉祖先神主牌

安奉祖先神主牌

一些人不在家裡供奉,而將暫時性的靈位安奉在廟堂。(圖:李永球)
祖先神主牌可以注明大马第一代及祖籍资料,不再做忌就注明辞忌。(圖:李永球)
神主牌可书写上下款如立牌年份,子女名字等等。(圖:李永球)

社會進步,時代丕變,生活繁忙,民俗文化的發展會是怎樣?人類的生活又是進展到什麼地步了?近數十年來舉目所見,孩子交給長輩或保姆照顧,老人家送到安老院照顧,已是層出不窮的現象。而華人喪俗方面,暫時供奉的靈位(通常只供奉49、100天,或一年、兩年),有些人按照傳統方式供奉在家,一些人選擇不供奉,或供奉在寺廟裡,按時去祭祀。至於長期供奉在家裡的神主牌,近年所見是一些人不喜歡在家供奉,紛紛將之請到宗祠、會館、廟宇、骨灰龕去,讓祖先永久在外居住。
送走老人家到安老院,送走靈位與神主牌到宗館廟堂,似乎是一種趨勢,這已不是對與錯的問題。其實,送走神主牌的因素有數個,主要是不想在家裡供奉,有些人認為每天上香麻煩,逢節日、忌日都得祭祀更是很麻煩。所以有一些送走神主牌後,就不再去看望與祭祀祖先了,有一些則三不五時會去上香,或逢年過節一定去祭祀之。有些人不是覺得麻煩,而是擔心將來沒人祭祀,或者子女都在外地發展,家裡沒人了,只剩下幾個孤獨的老人,於是干脆送到宗館廟堂裡去,那裡有專人照顧上香,逢年過節有人祭祀,是不好的方法中最好的方法。
一個我國民間常見的問題,就是當祖先神主位很多,每年都得做忌日祭拜,當愈來愈多的時候,如何處置?一部分如上述所言,請到廟堂等處去供奉,這個做法不是好辦法。一部分是將之“入主”,請進歷代祖先神主位子裡去,不需要做忌日,只在除夕、清明節、中元節、冬至節等大節日才祭祀之。這種做法是正確的。個人建議大家採用後者,在自己家裡“入主”,把年代已久的祖先供奉入主“歷代祖先神主”裡。
祖先簡史放小鐵罐流傳
而家裡供奉的神主牌應當如何書寫呢?曾經有一些朋友要求為協助寫神主牌,通常神主牌的寫法是名字在先,姓氏在後。因為我們不能直接稱呼長輩的名字,所以名字前都得加上“諱”,以示尊重。古代有一種寫法是男性逝者名字前寫“諱”,女性逝者寫“謚”。因為古代不寫女性的名字,而是取個“謚號”給她,如今都不再給逝者採用“謚號”,那就不可用“謚”字而是“諱”了。
中榜書寫“某門堂上歷代祖先神主”,早期都是採用“神主”,大約數十年前,開始出現了“神位”,甚至近來的“蓮位”。採用“神主”是因為我們的祖先已經成神,是不再輪迴的神。蓮位屬於佛教用語,我們的祖先魂魄是歸到祖先的世界,那是一個美好不再輪迴的世界。
中榜旁邊書空位可小字寫祖先的神主位,倘若空位多,就將南來第一代寫起,開頭是“大馬第一代”,以示我們是馬來西亞的子民。當然也可加上我們的祖籍,以讓子孫知道我們來自哪裡?一方面不忘我們的祖籍,一方面表明我們是馬來西亞華裔了。一些遠祖設使不再做忌(拜其死忌),那就註明“辭忌”。神主牌上最好有上下款,寫明立牌的年份,子女名字等資料,也可加上對聯等文字。
古代神主牌有分內板外板,外板書寫逝者姓名等字,內板書寫其生平簡介如生卒年份,葬何處,父母姓名等等。我們現在的神主牌沒內板,那就不妨將祖先簡史書寫在一張厚紙上,再放進小鐵罐裡,這樣就可以長久收藏,流傳給後代子孫。
祖先屬於我們自己的,如果我們不祭拜,那就沒人會祭拜了。而神佛則有千千萬萬的人在膜拜。可是相反的,而今所見是人們紛紛放棄供奉祖先,卻安奉神佛虔誠跪拜啊!
(光明日報/副刊觀風問俗專欄。圖文:李永球。2016.4.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