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锡克司阍雕塑
太平乃吡叻州的旧首府,华人南来此处拓荒已逾百余年,遗存下来的古建筑不少,神庙、会馆和坟墓等古建筑的附属物——建筑雕饰及文物遗存亦十分丰富,有大量龙、凤、麟、狮等样端神物雕饰。不过鲜少人知道,在众多建筑物雕饰中,早期的闽南建筑有一种特殊的锡克(印度的旁遮普族)司阍雕塑,是本区墓廓及建筑物独有的艺术品,形成了本地古建筑的独特风格。
墓前有建筑锡克石翁仲的,在太平的田野调查发现总数有七对,除了一对在广东义山外,余者全在都拜福建公冢。多数为精湛的民初石雕艺术,造型准确生动,把人物形象和性格刻划得栩栩如生,反映出当时的人们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以前,这种石翁仲,曾一度引起旁遮普同胞的不满,认为严重侮辱族人形象,而激怒得跑到冢山墓前,将之敲打破坏。
这批翁仲被安置在墓前的立柱处,虽在冢山上当了 “死人”司阍数十年,不过雕像残破中犹然存在,服饰摺痕清晰柔和,线条浑厚,面部表情十足,生动传神,手持枪械或刀器,多数为站立型,亦有作跑步型的。石翁仲高约二英尺半,另一种一英尺多的只占少数。锡克石翁仲的造型有粗壮浑朴,突出表现强健威猛的气质,还有一些温顺庸俗的情态。其中一对老少石翁仲,老者神态谦和,老成持重。挺高的鼻子,两撇胡须,尖下巴, 雕得极为生动。首札各种不相同的头巾,身著警察服饰,足登皮鞋,一手持枪、一手插腰。少者持枪与老者相反,是左手把持。雕像至今依旧完好,刀法依稀可见,稜角分明。
坟墓石碑及各种装饰品,亦是从福建省运来的,有分玉清湖青石和泉州白石两种。这些石雕手法洗练,尤其在刻划人物特定的动态方面,维妙维肖,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坟墓装饰计有石狮、石莲柱、圆球柱、印斗柱,金童玉女、文臣武将、持皤童子、和尚佛像等等。锡克石像是于清末期始出现的。石狮,是中国各种建筑物的“司阍”,狮子本非中国原产,约在汉朝时期从外国传人中国,此後,中国的巧匠们便开始用石头雕刻狮子了,那时人们对它充满崇拜神秘感。
除了墓前石翁仲,我亦在闽南人的寺庙——凤山寺前殿的庙角处,发现左右两边各有一穿着警服的锡克人塑像抬庙角。这跟马六甲青云亭和台湾的一些庙宇用西洋人抬庙角或桁木、山墙、斗拱、墀头、屋檐下及柱头用洋人作驮负重物状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可否认的,这是一种排外心理,罚洋人抬庙角,以惩罚这些侵略中国者。不过锡克司阍可不是惩罚,而是为我们守卫及庄严了建筑物,是一种崇拜民俗文化的心态。
凤山寺主祀是俗称圣公的广泽尊王,是闽南泉属五县的乡土神,庙宇建於光绪十一年(1885年),主要的匠人与材料来自福建,装饰的手法有石雕、木雕、泥塑、剪黏、彩画等等。锡克人是剪黏的装饰。(按:可惜于1995年重修之际,锡克司阍剪黏被改塑成象头之灰塑像)
除了锡克人翁仲、抬庙角外,在1921年太平闽侨头家黄务美的丧葬礼仪纪念册上,意外发现了一张珍贵的照片,原来黄氏丧礼中的“返主”仪式上,主要给其亡魂作足一百天的大功德法事,且得烧上许多的纸糊物品,其中一张属於灵堂前的普陀山照片前端,站得一对警察装扮的锡克司阍,瞥望宛若真人,细看之下始发觉是纸糊竹蔑的精致艺术品,造型真实生动,显示了早期闽人的纸糊艺术的时代特点。原来锡克司阍在早期的闽帮社会里,只要是需要司阍守卫的,几乎均可见到他们的踪迹。
锡克人以前大多数受雇于洋行当司阍,或者担任军警,在当时华人的印象中是威猛慑人的,相信这也是其雕塑风行的原因,不过相信引起锡克同胞的不满,日後就十分少见了。
以前,这种石翁仲,曾一度引起旁遮普同胞的不满,认为严重侮辱族人形象,而激怒得跑到冢山墓前,将之敲打破坏。
这批翁仲被安置在墓前的立柱处,虽在冢山上当了 “死人”司阍数十年,不过雕像残破中犹然存在,服饰摺痕清晰柔和,线条浑厚,面部表情十足,生动传神,手持枪械或刀器,多数为站立型,亦有作跑步型的。石翁仲高约二英尺半,另一种一英尺多的只占少数。锡克石翁仲的造型有粗壮浑朴,突出表现强健威猛的气质,还有一些温顺庸俗的情态。其中一对老少石翁仲,老者神态谦和,老成持重。挺高的鼻子,两撇胡须,尖下巴, 雕得极为生动。首札各种不相同的头巾,身著警察服饰,足登皮鞋,一手持枪、一手插腰。少者持枪与老者相反,是左手把持。雕像至今依旧完好,刀法依稀可见,稜角分明。
坟墓石碑及各种装饰品,亦是从福建省运来的,有分玉清湖青石和泉州白石两种。这些石雕手法洗练,尤其在刻划人物特定的动态方面,维妙维肖,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坟墓装饰计有石狮、石莲柱、圆球柱、印斗柱,金童玉女、文臣武将、持皤童子、和尚佛像等等。锡克石像是于清末期始出现的。石狮,是中国各种建筑物的“司阍”,狮子本非中国原产,约在汉朝时期从外国传人中国,此後,中国的巧匠们便开始用石头雕刻狮子了,那时人们对它充满崇拜神秘感。
除了墓前石翁仲,我亦在闽南人的寺庙——凤山寺前殿的庙角处,发现左右两边各有一穿着警服的锡克人塑像抬庙角。这跟马六甲青云亭和台湾的一些庙宇用西洋人抬庙角或桁木、山墙、斗拱、墀头、屋檐下及柱头用洋人作驮负重物状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可否认的,这是一种排外心理,罚洋人抬庙角,以惩罚这些侵略中国者。不过锡克司阍可不是惩罚,而是为我们守卫及庄严了建筑物,是一种崇拜民俗文化的心态。
凤山寺主祀是俗称圣公的广泽尊王,是闽南泉属五县的乡土神,庙宇建於光绪十一年(1885年),主要的匠人与材料来自福建,装饰的手法有石雕、木雕、泥塑、剪黏、彩画等等。锡克人是剪黏的装饰。(按:可惜于1995年重修之际,锡克司阍剪黏被改塑成象头之灰塑像)
除了锡克人翁仲、抬庙角外,在1921年太平闽侨头家黄务美的丧葬礼仪纪念册上,意外发现了一张珍贵的照片,原来黄氏丧礼中的“返主”仪式上,主要给其亡魂作足一百天的大功德法事,且得烧上许多的纸糊物品,其中一张属於灵堂前的普陀山照片前端,站得一对警察装扮的锡克司阍,瞥望宛若真人,细看之下始发觉是纸糊竹蔑的精致艺术品,造型真实生动,显示了早期闽人的纸糊艺术的时代特点。原来锡克司阍在早期的闽帮社会里,只要是需要司阍守卫的,几乎均可见到他们的踪迹。
锡克人以前大多数受雇于洋行当司阍,或者担任军警,在当时华人的印象中是威猛慑人的,相信这也是其雕塑风行的原因,不过相信引起锡克同胞的不满,日後就十分少见了。
《南洋商报•南洋周刊》1989年6月25日。图文:李永球。修订于2015年6月4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