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俚們的豐厚收入
一般人的印象,估俚(苦力)屬於勞動階級,是靠出賣力氣干重活,工資微薄,工作辛苦的一群。馬六甲估俚間的曾台成君在受訪時,道出當地碼頭估俚的生活狀況,原來事實並非如此!
馬六甲估俚公司的歷史大約有一百五六十年,3間估俚公司(洪順堂、龍山、協發,後來合併為協龍順)各有本身的會員。洪順堂的“在額”會員規定僅36名,曾台成與已故父親均屬於洪順堂的在額會員。
估俚們分階層,共分5類:在額、大工、替工、散工、公司工。在額(永久會員),享有全部公司利益,包括投票權。大工(候補會員),沒有投票權,工資只領取百分八十,餘款百分廿必須交納到公司裡的竹筒。替工,他們屬於長期工作者,主要是代替一些休息或年邁的在額工作,工資由雙方定出,即使只領半資(另一半歸在額領取),也大有人搶著要做,工資通常是五折至七折。散工,屬於代替別人工作,即補替上述階層工人。公司工,則為臨時記名來工作者,通常當工作量多時,才會請公司工。此兩類工人的工資,由公司定價,如20元,他們只領取12元,餘款歸入公司竹筒裡。
當一艘貨船來到碼頭,估俚公司與之談妥搬運費後,估俚們便把貨物從貨船搬運到大古(一種中型船隻,或叫舯舡),再從大古搬運到倉庫,這些搬運費主要由在額分取。其餘階層工人則按談妥規定的來分配,至於他們交納到公司竹筒的錢,將會在估俚公司每年4次慶典上,即正月初六清水祖師(洪順堂)聖誕、三月廿三媽祖(協發)聖誕、七月十二慶贊中元節普度會、十月十四拜天公(龍山)慶典上,分發給在額,剩餘的零錢又再放進竹筒。某些人認為他們在額工人剝削其他階層工人,曾台成認為不應該這麼解釋,這種抽取工人的錢來分給在額的制度,其實就是在額們的養老金,待他們年邁無法工作後,這些錢就是他們的養老金了。
一旦在額會員逝世,可獲得公司贈500元棺材本,以及40元的帛金。公司即召開會議,由在額們投票從大工會員中選出補闕空缺。被選中的新在額,必須繳納500元的插爐費,這在五六十年代是個大數目,一些人賣豬或標會錢來繳納,並出錢祭拜公司的關公。或有在額年老欲回唐山告老,公司則贈送他500元,另外40元順風錢,他依然有權利享用多6個月的福利,即他每個月本有的分利與工資,照舊由公司寄到中國給他。
昔年馬六甲碼頭貨船多,在額工人的收入非常好,引人羨慕,所以人們渴望當上在額。當時普通工人的月收入差不多100元,普通店員大約80元,銀行經理500元。可是一個在額的月收入有1000元左右,屬於高收入的一群。所以即使一些在額不工作,把工作讓給替工,單單領取替工三折的工資,都有300元的收入。
估俚公司的工作分為海底(海船搬運)及山頂(陸地搬運)。海底的工作時間長,白天出海,通常晚上才回,不過工作輕鬆(船上有吊機搬運),工資較山頂略少。山頂工作粗重,不過時間短,工資較多。通常估俚們是輪流分派到海底或山頂工作。一般上估俚們只在一邊(海底或山頂)工作,卻領取兩邊的工資。
曾台成說,估俚們的收入極為豐厚,可惜多數染上鴉片毒癮,又喜歡賭博喝酒,所以花錢厲害,所剩無幾,所謂“估俚頭,乞食尾”,晚年多數潦倒。估俚公司最後一批在額會員大約有六十多名,隨著公司解散,他們現在連養老金也沒有了。
星洲日報/文化空间·田野行脚。‧圖文:李永球(2015.11.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