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9日 星期三

美亞的歷史舊照片

美亞的歷史舊照片

圖中間為美亞攝影店。(圗:李永球)
高鏡棠老板。(圗:李永球)
1960年拍攝的太平湖照片,其中間部份貼著小張2008年重拍的,形成鮮明的對比。(圗:李永球)
高鏡棠在60年代拍攝的部份太平黑白明信片。(圗:李永球)
幾乎很多路人,在經過太平美亞數碼彩色攝影衝印店時,都會被店裡的太平歷史舊照片深深吸引,這些歷盡滄桑的黑白圖片,總是令人回味著太平昔日的光彩與浪漫。
店東主高鏡棠,1935年怡保出生,祖籍廣東四會廣府人。於育才華校求學,小學畢業後大約1955年間,一個人來到太平闖天下,先在美路照相館工作,工資一個月30元,老闆提供膳食及住宿,一天工作12個小時,禮拜天休息。在美路工作的同事們,後來有幾個自己創業,如大眾、文華相館等。他在1959年自己開設“美亞”攝影社,店址就在戲院街,迄今55年了。
他說,以前太平有數間照相館,如中華、霹靂、伊娜等,迄今僅剩中華是最老的相館(約有90年的歷史)。十余年前,太平尚有14間華裔經營的相店,而今剩下中華、大眾、新南隆、年青人、嘉禾、南隆、文華、美亞、好好等。同業間經常相聚商討面對的問題,多年前曾經訂立了“太平攝影同業公訂攝影價目表”,相互扶助避免惡性競爭帶來的惡果。誰料兩年前的2012年,政府實行競爭法令,這些價目表就不被允許實行了。當今的攝影業生意低迷,可謂處於冬眠狀態。
高鏡棠指出,以前生意很好做。現在每個人都有相機,沒相機也有手機,手機具有拍攝功能,尤其數碼相機的面世,導致相館面對巨大的衝擊。如今靠拍攝做證件的人頭照、外勞來洗照片、賣相機等維持生意。古早時經常有人請去“外影”(出外拍攝),如婚喪禮等,而馬來同胞婚禮多在家裡,印裔則到廟裡行婚禮。現在的全包式婚禮服務,連婚紗照也包了,他們的生意量就降低了很多。而早期華人新人在家行婚禮後,才來相館拍攝婚紗照,不同於現在預先拍好婚紗照。
明年實行的消費稅對美亞相館影響不大,因為其店的營業額低,無法達到政府規定的50萬營業額。
1960年開始,鏡棠開始背著相機拍攝太平的街道風景,因此為太平留下許多珍貴的老照片。當時他是抱著希望多賺錢的心態拍攝,並洗成明信片來售賣,分發給一些書局等幫忙推銷。他表示,明信片的銷售量並不好,可謂慘淡經營。可是五十多年後,這些黑白照片竟然成為珍貴的歷史照片,這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太平人真的應該感謝他。
他拍攝的明信片以太平湖、太平山、動物園及太平街區為主,總共有20至30張,初期售賣一張50仙,如今則是1令吉。其中一張長形的太平湖黑白照,是他於1960年某天傍晚,登高爬到二王山處居高臨下拍攝的,以廣角鏡一共拍攝了3張,再將之連接而成。舊時靠人工技術來連接,效果不佳,如今靠電腦來處理,終於顯露天衣無縫之美觀了。2008年,他再爬到二王山同樣的地方,重拍同樣角度的太平湖全景,可是四十多年後的二王山已經是樹林茂密,拍不到1960年的風景了,他將這張彩色照片洗出來,擺在黑白照旁,意思是告訴大家經過48年後,風景已經被樹林遮擋住了,完全看不到昔年的旖旎風貌。
他稱1960年拍攝的太平湖黑白照,是在學校假期,圖片裡有很多遊客乘坐巴士到來欣賞風景,可見遊客們在湖邊坐或站著或走動,欣賞著詩情畫意的景色,或卿卿我我,互訴衷情,或者騎著腳車兜風,尋找俊男美女。他拍攝此照,是有意為了太平湖八景之一的“鐵騎尋訪”留影。此照11英寸乘72英寸,售價215令吉。
還有多張太平街景的黑白照,為我們保留住60年代的太平舊面貌,照片裡的許多古老建築物,拆毀的拆毀,整修的裝修,當這些建築物已經面目全非時,這些歷史舊照片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星洲日報·文化空間‧田野行脚。圗文:李永球。(2015.01.0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