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

笑喪可以採用紅色嗎?

笑喪可以採用紅色嗎?

我国笑丧穿红衣,不符合” 以哀为本 “的礼仪。
近年常见的笑丧,把丧府布置成红彤彤,连讣告也是红色的,实在不符合” 禮“。
近年我國經常可見百歲老人逝世,喪府動輒就以“笑喪”來辦喪事。喪府一切以紅色佈置,孝眷也穿紅色衣服,大門頭掛起紅彩布,訃告用紅紙書寫,燈籠是紅色的,對聯也是紅色,整個喪府紅彤彤一片,不知情者會以為是在辦喜事。
首先應該分清楚“笑喪”和“喜喪”的不同。笑喪是廣東人的喪俗,根據老人家的說法,逾85歲的老人逝世,已經活到耄耋之齡,可以不用傷心哭泣,所以稱為笑喪。
至於喜喪,《中國風俗辭典》云:“漢族喪葬風俗。流行於全國地區。做陰壽的一種,即為福壽俱備(生前兒孫滿堂,死時年過60)的老人舉辦喪事,因其儀式與生前慶壽相同,故俗呼‘喜喪’……”可見中國的喜喪就是為福壽雙全的老人家逝世後辦喪事期間,也給他做陰壽,即是做“生日”。
對於喜喪,有些說法又不一樣。在網絡搜索到的資料,中國民主行動黨的颱風供稿的〈中國民間喪葬中的“喜喪”〉指出,喜喪必須具備這些條件:死者70歲以上;正常死亡,沒有惡疾;第二代有兩個以上的兒子,有第三代孫子,而且子孫都能到齊送葬;原配妻子(丈夫)活且能夠親自守靈、送葬;死者一生平安,家庭成員沒有任何人意外死亡、早逝或傷殘。具備這些條件者,方可辦理喜喪,孝眷們可以穿紅帶,為逝者放炮竹送行及辦葷酒席慶送。文中强調孔子說過:“喪紀有禮矣,而哀為本。”所以,中國民間傳統葬禮中雖然有“喜喪”之儀,但要求嚴格,符合者寥寥無幾,基本符合孔子“以哀為本”的要求。
我國的百歲老人辦的紅色喪事,到底是喜喪還是笑喪?由於喪事期間沒有“做陰壽”這個環節,也不強調逝者必須正常死亡,子孫不能早逝等等,所以我們的紅色喪事並不可歸類為喜喪,而是屬於只要求高齡的笑喪!
笑喪屬於廣東人的喪俗,從香港人的笑喪來觀察,又與我們的不一樣。香港華懋集團主席龔如心病逝時,就是採用笑喪。香港堪輿學家劉啟治接受報章訪問時表示,訃聞的聞字套上紅色代表笑喪,通常65或70歲以上、並非死於非命的人士,都可以用此方式登訃聞,而喪禮上使用的吉儀也要用紅封包。
另外,鍾鎮濤(阿B)的父親93歲逝世,也是笑喪,可是阿B等孝眷身上均披麻戴孝。許志安的父親88歲逝世亦是笑喪,孝眷也是披麻戴孝。可見香港的笑喪並沒有穿紅衣的習俗,最多只是在訃告上的“聞”字採用紅字,孝眷還是以哀為主地披麻戴孝,不像我們的通通紅色,穿紅衣的喜慶氛圍盎然。
楊炯山著《喪葬禮儀》謂:“好比喪事之訃聞開始因為高壽而印了粉紅色,蜡灼點紅色,首長與民代之挽軸變‘紅布’了……把悲傷的哭調仔轉變成喜慶的流行歌曲。殊不知點白‘灼’、送白‘軸’其意在讚頌亡者一生清清白白地來,清清白白地走,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廉節操,絲毫不受‘紅塵’所染的表徵。”
總而言之,喪事以哀為本,高齡辦笑喪只表示可以不必哭泣,並不能以紅色佈置喪府及穿紅衣,大家必須明白以“哀”辦喪事才合禮儀。
《星洲日报·文化空间·田野行脚》图文:李永球(2009.6.2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