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公班衙.實點末

公班衙.實點末

大善堂《甘愿字碑》采用的是百年前盛行的“海峡殖民地语言”,深具时代特色。
帶團導覽太平人文古跡或介紹太平古跡講座時,通常會提到鳳山寺及大善堂,兩座廟堂均座落在高塔(Kota)區,毗鄰而立,格外顯眼,從新板驅車進入太平市,一定經過。
大善堂裡有一塊石碑非參觀不可,那塊石碑我稱為《甘願字碑》。碑文寫些什麼呢?我們來看一看︰
“同立甘願字人,鳳山寺司理人︰李邊坪、王開邦、黃則諒、邱如語、柯祖仕、黃清籃等,有向公班衙討出高搭下公班衙地一所,呀蘭號頭第一千八百五十九號,自英一千八百九十一年實點末一號,向公班衙入部。該地計共三矣葛之左。其呀蘭原系做鳳山寺並李邊坪、王開邦、黃則諒、邱如語、柯祖仕、黃清籃等之名字。然此地現乃我福建闔省之公所,遂立廟改號曰︰閩中古廟。該地界內黃清籃並諸誠心信士,有建造大善堂一院,礙此地之呀蘭,全無注立大善堂之名字,只恐日後易人攝理,福建闔省之閩中古廟,欲別私意,亦不得廢棄大善堂建基之功。故我等集眾公議,訂明閩中古廟及大善堂兩座庵院一統,千載共立,萬世不易……光緒十七年歲次辛卯年十月十三日。英一千八百九十一年怒民末十四號……”
通常我在念出碑文時,大家都聽得一頭霧水,不知所云,這時候我會問誰知道文中的“公班衙”是指什麼?一般上他們都會搖頭。一小部分知道公班衙就是指“政府”。為什麼政府叫做公班衙?又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最後我才告訴大家,公班衙就是英語的company(公司),往往會引起哄堂大笑!
如果說公班衙翻譯自英語的company而來,那又不對。根據許雲樵編《南洋華語俚俗辭典》闡釋︰“公班衙(閩kong pan ge)政府,源出荷語compagnie(公司)一詞,昔日東印度公司即政府,此其對音……”這是說,以前荷蘭殖民地政府佔領印尼等地,所謂殖民地政府就是荷蘭的東印度公司,所以印尼的福建人就吸收公班衙(東印度公司的簡稱)這個荷蘭詞匯,因此把殖民地政府叫做“公班衙”。我國的福建人受到印尼影響而有這個詞匯。後來,英國人也在印度成立東印度公司,當殖民我國時也是由這個“東印度公司”操縱!
接着,我又問大家什麼是“實點末”?他們都會胡猜說是“10點多”啦等等的。當我說是英文的september(9月)時,又是一片哄堂!最後當我問大家“怒民末”時?大家都上當學乖了,很聰明地告訴我那就是英語的november(11月)。
此碑文具時代特色,類似的石碑在檳城北馬一帶尚可見到一些。文字采用閩南語外,也有相當多的英語等語言。百年前北馬福建社會就一度盛行這種混雜多種語言的風氣,它也被稱為“海峽殖民地語言”。而這些借自英語、馬來等語言的詞匯均被福建話吸收為外來語。今天,某些老人家還是會稱政府為公班衙的。比如福建話的“公班衙路”就是指政府馬路。
除了研究當時的語言外,此碑的重要性是記載了鳳山寺與大善堂土地管理主權的分割問題。據碑文所載,此地乃福建闔省的公所,簡單解釋即這裡是福建幫的會館所在。當時的方言幫群都是先建立廟宇,然後才建會館。當年的鳳山寺司理人就是福建會館的領導層。
《星洲日报·文化空间·田野行脚》圖文:李永球(2009年12月27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