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各籍貫墳墓造型

各籍貫墳墓造型

百年前坟墓曲手立柱的锡克翁冲。
传统的福建龟形墓,墓碑前是供桌,墓碑两旁是墓肩石,三个曲手往外伸展出去。
台山广府墓的“负阴抱阳”式,显示出其保守风格。
我國各籍貫華人的墳墓,可謂百花齊放,雖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一些迥異之處。
基本上墳墓以“龜”形墓為主,可分為福建(閩南)、客家、廣府、潮州及福州等款式。《禮記》說︰“埋葬在國都的北方,頭朝北,是三代通行的葬禮,這是因為鬼神要到幽暗的地方去的緣故。”古人埋葬時頭部都向北方,這是古代的北方崇拜。古代有南斗注生,北斗注死之說,此外,古代廿八宿分為四方四象,即東方蒼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玄武宿之神就是龜或龜蛇的合體。所以,龜形墓似乎與古代四象之北方玄武崇拜有關,可見我們的死亡觀與北方信仰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福建墓是最典型的龜形墓,整個形狀就像一隻龜。后土(也叫福神、社神等)供奉在墓前,墓碑後是墓背(也叫墓冢、墓龜),墓碑前是石供桌,墓碑左右為墓肩石,沿左右墓肩石一直往外伸展出去的,是曲手,分為頭曲手、二曲手、三曲手等等。曲手愈多,代表墳墓愈大。曲手立柱上端或整個立柱通常都會有不同造型的雕刻裝飾物,諸如︰仙女(仕女)、武將、印斗(官印)、文筆(後來演變為蓮花)、石獅(擁有官職或勛銜者方可采用),甚至錫克翁仲。錫克翁仲早期在我國盛行,蓋因早期錫克同胞以當警察、軍人及司閽為主,故被福建商人打造成錫克翁仲來做墳墓的裝飾物,一來可以使到墳墓莊嚴,二來軍警有“鎮煞”作用。可是卻引起錫克同胞的誤會,認為是種族歧視。其實不然,錫克翁仲被我們視為威武且吉祥的鎮煞物,才采用之。
立柱也是雕刻對聯的地方,有些甚至把逝者的生卒年份刻在立柱上。
客家墳墓基本上也是龜形墓,不同之處在于後土設在墓後左邊,有些還設有“龍神”之位,那是關系風水之信仰。有些墓前會有水池以藏風聚水。一些客家人采用“墓穴”葬式,即築起壙穴,棺木是從墓前推進去,然後把壙穴封蓋再立墓碑。
廣府墓也是把后土供奉在墓後的,現在有些已經改為供奉在墓前。廣府墓以古岡州的台山墓最具代表,墓碑後為墓冢,而墓碑連墓肩墓手一直伸展向外又轉向內抱,我把這種風格稱為“負陰抱陽”式。因為墓碑背負墓冢,抱前面的平台,符合老子所言的“萬物負陰而抱陽”。這種風格顯得比較保守。
潮州墓則結合了福建和廣府墓的風格,成為自己的款式。它由墓碑後的墓岸伸展出向前環抱後,又伸展向外。這種風格向內抱又向外伸展,保守之外又顯得開放。
福州墓集中在霹靂實兆遠,多數采地上葬式,即將棺木擺在地面上,再築起高高的墳墓建築將棺木封蓋起來,十分具有特色。
走過我國許多地方看墳墓,早期價值高貴的墳墓集中在北馬。福建俗話︰“生在蘇杭二州,死在福建泉州”,福建人注重死亡風俗,富有的福建人都舍得采用福建泉州名貴的青石(青斗石)雕刻,為自己建築名貴的墳墓,整個墓前前後後均是精湛的雕刻藝術,有浮雕線雕手法,以神話或歷史故事、神仙或歷史人物、廿四孝及花鳥動物等為題材。一些客家人也受到影響,如客家籍的甲必丹鄭景貴就采用福建青石建築名貴的福建款式墳墓。
有些墳墓的墓背是以洋灰或石板封蓋起來,尤其南馬的最多,北馬少見。北馬福建人認為麻瘋病者必須封蓋墳墓,這樣可避免將病傳染給後代子孫;南馬則是“破月”者的墓必須封蓋。
《星洲日报·文化空间·田野行脚》图文:李永球(2010年3月7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