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喜喪
我國華人喪禮上,常見百歲老人仙逝而舉辦“喜喪”(或笑喪),孝眷穿紅色衣服,連喪府也布置成紅彤彤一片。《中國俗辭典.喜喪》云︰“漢族喪葬風俗。流行于全國各地。做陰壽的一種,即為福壽具備(生前兒孫滿堂,死時年過60)的老人舉辦喪事,因其儀式與生前慶壽相同,故俗呼‘喜喪’……”
中國的喜喪與我國的喜喪有何不同?這里訪問曾在北京清華大學念建築系的林永明先生,他2008年念大學時,在大學李秋香老師帶領下,一伙人于農歷正月十五前後數日赴山西省臨縣招賢鎮高家堰田野調查當地喪俗。下面由林永明口述當年田調的經過︰
“那年在高家堰遇上一場葬禮。我們把握機會抓緊時間,在不足一小時內記錄了一些事兒。事過已久,手稿在老師手上,只能憑當時的點點記憶,拼貼這場葬禮。”
“院子還是典型的箍窯,窯前由矮牆圍合成一個院落。院牆上張貼訃告及總理喪葬儀式的親朋好友。院門上張貼‘當大事’3字,兩邊則為挽聯。入口正中央擺往生者肖像,靈堂以五顏六色的彩紙布置而成,靈堂附近布置的花圈也色彩繽紛。家人說這是喜喪,在山郊村里,70歲以上的往生者都能舉行喜喪。窯洞正房在喪葬期間稱為禮孝房,但我們沒有進去。”
“據家人說,死者逝世後,家人已托風水先生在村里為亡父覓得一塊好風水的墓地。喪禮儀式甚為復雜。其中主要的儀式有早祭,午祭與晚祭。此三祭的過程是一樣的。此外,家人會聘請該地的傘頭以秧歌歌頌往生者的功德。”
“我們剛好踫上了午祭。就在午祭即將開始之事,往生者的妻舅在鑼鼓隊敲鑼打鼓的開路下,進入院落,主持了該場午祭。在中國鄉里,由南至北一般,妻舅在家里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準備完畢後,所有親朋戚友在妻舅引領下,開始午祭。所有人集結成隊,會在村里蜿蜒的黃土路上游行,昭告各戶人家往生者已通往西方極樂世界。隊伍開頭是鑼鼓隊,然後是眾親友捧各式各樣的祭品,祭品除了水果外,還有豬頭與面粉捏成的三牲等。其後是花圈隊,然後才到往生者的直系家屬。家屬身全白孝服,背後還張貼自己與往生者的家屬關系。”
“就這樣,隊伍在熱鬧的音樂中開始了午祭。午祭當中,村里的村民會刻意將隊伍攔截下來,與鑼鼓隊開始互動。可惜我們對當地的土語了解有限,時間也甚是緊迫,並不能完全跟進或了解其互動內容。如此的游行每天都會進行,直到葬禮結束。招賢鎮是物資與自然資源非常貧乏的地區,降雨量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這個葬禮在招賢來說,已是一件斥資浩大的盛事了。”
中國北方的喜喪、香港的笑喪(高齡逝世),孝眷均是披麻戴孝,只有我國的喜喪是穿紅色衣服。喪事尚白,穿紅衣不符合傳統,怎麼人們還是如此盲目跟從呢?
《星洲日报·文化空间·田野行脚》圖文:李永球(2010年8月15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