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福建戲劇
福建戲劇從中國流傳到我國,最早在清朝道光年間(1834-1844),閩南高甲戲“金福興”班到東南亞各國巡回演出。傳播到我國的福建劇種先後有閩南的高甲戲、梨園戲、傀儡戲(包括提線木偶、布袋戲),閩劇(福州戲)、莆仙戲(興化戲)、閩西漢劇(客家戲)。後來,台灣的歌仔戲(閩南薌劇)來到馬新等地,卻盛行風靡起來,使到高甲戲、梨園戲和傀儡戲紛紛改弦易轍,唱起了歌仔戲。
最近到吉隆坡作些田調,剛好焦賴區的星安廟慶祝關聖帝君聖誕而演出酬神戲,于是訪問了麒麟閩劇團的東主王永東先生,他說之前興盛期間,大約有20班閩劇團(其實是歌仔戲或叫薌劇,閩劇是福州戲專有名稱)在我國活躍,目前尚有13班,即麻坡的麒麟、金玉元、美虹、銀星,峇都巴轄的新賽鳳、新燕華、新美鳳、中豐、新藝聲、鳳仙社、雙飛鳳,檳城的雅聲、吉隆坡的西江月。
王永東之大姊亞梅(65歲),是劇團里的“老生”角色演員。她說其父金湘與歌仔戲藝人錦上花是好友,漸漸也受影響而走進歌仔戲的圈子里去,她們6位姊妹中的其中5位也因此當上歌仔戲演員。錦上花從福建廈門南來新加坡,創辦了筱麒麟、麒麟、新麒麟3班歌仔戲團。王金湘也與一些友人合股成立“新狀明”閩劇團,從台灣請了9位歌仔戲藝人南來助陣。後來,新狀明閩劇團結束了,錦上花就將麒麟閩劇團與王金湘合股,由他管理,直到錦上花晚年時才將整個麒麟閩劇團轉讓給金湘之子永東。
王亞梅18歲左右(大約1965年)時,父親與人聯合成立新狀明閩劇團,她就在劇團里當個小演員。後來曾到新麒麟閩劇團里工作,曾隨團到菲律賓演出一個月半,旋後又到雅聲閩劇團當演員。目前其弟永東是麒麟閩劇團的東主,其第四的妹妹則在新加坡創建了“泗妹”閩劇團,可謂是歌仔戲家族了。
王永東說,由于年紀大了,目前他們只承接中南馬一帶的生意,北馬已經不再去演出,一年尚有180天左右的生意量,一天收費兩千令吉左右,演出時間為晚上8點半開始,先唱流行歌曲(卡拉OK)直到9點半,接是傳統歌仔戲到12點左右。自從流行歌台在我國盛行後,傳統戲劇就沒落了。
傳統戲劇里就數歌仔戲最善于改變,在戲劇表演前先來一段流行歌曲。這也是它們走向沒落的原因,本來流行與傳統就不適合在一起,當流行歌曲一結束,人們就作鳥獸散,傳統戲劇就沒了觀眾,就愈演愈草率。在我國的各種華人傳統戲劇里,以福建歌仔戲最盛行及最多,在五、六十年代,它們受到台灣來的歌仔戲搶生意,後來有人控告政府禁止台灣劇團南來。八、九十年代則受到泰國潮州戲的來搶生意,21世紀開始,中國福建及潮州之歌仔戲和潮劇南來,又是一大影響。
中國戲劇演員年輕夠專業,人數多,樂器齊全,又有電子字幕,受到人們的喜愛,風靡一時。可是近年一些中國戲班只是靠單單幾套戲到處表演混飯吃,在同一個地區重復演出同樣的幾套戲,看久了令人反感,毫無吸引人的好戲而開始引起觀眾的討厭。倘若中國劇團還是持這種敷衍態度,早晚有一天會遭受人們的唾棄!
《星洲日報·文化空间·田野行腳》圖文:李永球(2010.07.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