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日 星期五

总握天枢与北极星

总握天枢与北极星

“總握天樞”匾。(圗:李永球)
“眾星拱北”匾。(圗:李永球)
柔佛古廟有3個引起注目的牌匾,即“總握天樞”“眾星拱北”及“神通廣大”匾。
“總握天樞”匾上下款為“同治庚午歲葭月谷旦”及“中國潮州眾治子敬立”。同治庚午為1870年,但葭月是農曆十一月,是月的初十還是屬1870年,翌日卻馬上搖身一變為公曆的1871年1月1日。這塊匾的公曆年份應該寫成1870/71才正確。“眾星拱北”匾沒有落款,而“神通廣大”匾的上款是“天運庚午元月顯應大帝千秋壽誕”,下款是一班福州籍的人士所答謝。
根據當地學者前輩的解釋,前二匾是歌頌古廟的主祀神明玄天上帝的神威,而“總握天樞”與秘密會黨義興公司有關。我不以為然。我認為此二匾是歌頌“紫微北極大帝”,不是玄天上帝,而且也看不出“總握天樞”與會黨有什麼關系?此說實在欠缺說服力,應該提出更多證據才可令人心服口服。
古人尊崇的北方星辰共有3個,即北極星、北斗星、玄武宿。道教尊稱它們為紫微北極大帝、北斗九皇大帝、玄武(玄天)大帝。嚴格的說,是3個不同的神明,但後人卻把他們給混淆起來了。
紫微大帝是北極星。北極又稱“北辰”,共有5顆星,在紫微宮內,居天之中,不動。《晉書‧天文志》︰“北極五星,鉤陳六星,皆在紫宮中。北極,北辰最尊者也,其紐星,天之樞也。天運無窮,三光迭耀,而極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觀象玩佔》︰“其第一星主月,太子也;第二星主日,帝王也……第三星主五行,庶子也;第四星後宮也;第五星,天樞也。”(《中華道教大辭典》)
北極星在天上北方恆定不動,滿天的星星都圍繞著它運轉,也是夜行者在晚上辨認方向的“指北針”。因此古人非常尊崇北極星,因為天上的眾多星星唯有它是不動的,所有星星都圍繞著它運轉,可見它是最崇高的星辰!難怪孔子在《論語‧為政》云︰“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衛)之。”桓譚《新論》也說︰“北極,天樞。樞,天軸也……”。
同樣的,北極星也從星辰神演變為人格化的神,被列為道教的“四御”之一。四御就是玉皇大帝、紫微北極大帝、勾陳天皇大帝和後土皇地祗。
玄武大帝和紫微大帝被混淆起來,在道教《道藏‧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奉玄武為“太上紫皇天一真人,玄天上帝”,于是玄武搖身一變而成為居于紫微的北極天神(陳江風《天文與人文》)。也因為擁有“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的封號,才使到玄武和紫微北極大帝被混為一談。
前述二匾,“總握天樞”是頌揚紫微北極大帝為掌控天上星辰樞紐的總主宰。“眾星拱北”則是指天上眾星,都朝著天上最崇高的北極星(紫微大帝)圍繞運轉。因為玄武和紫微被混淆為一,因此才會有將頌揚紫微北極大帝的贊語套在玄武大帝的錯誤出現。事實上,玄武大帝是北方玄武七宿,紫微北極大帝為北極星,兩者不可混為一談。
不僅玄武和北極被人混淆,道教的北斗九皇大帝和紫微北極大帝也被混為一談。蕭登福教授著《南北斗經今注今譯》就指出,北斗與北極為不同之星座,北斗屬西洋的大熊星座,北極屬小熊星座,但在《北斗經》中,卻常將二者混稱無別,如“北辰之宿列為七元”,此是混北極于北斗。
最後,要談的是“神通廣大”匾,此匾由一班福州籍人士贈于“天運庚午元月”。有人說庚午即1870年,不用“同治”年號而采用“天運”,是與秘密會黨義興公司有關,因為“天運”紀年是“洪門三十六誓”。
我質疑上述之說。第一,庚午元月(正月)如果是1870年,那它就比“總握天樞”的年份更早。事實是福州人南來,是較其他籍貫人士遲,不可能會早過潮州人到柔佛。天運庚午應該得推後60年,即1930年。只要考查贈匾者的逝世年份,就可得到正確答案。至于“天運”,有作“奉天承運”之解。其實在道教的文疏等文獻上是常見之詞匯,如︰天運某年某月某日疏上。說它與會黨有關,還得提出更有力的證據。
星洲日報·星洲廣場‧田野行腳。图文:李永球。(2006.6.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