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3日 星期六

謝灶‧送灶‧送神

謝灶‧送灶‧送神

送灶君得焚化“送神符”,槟城的送神符,在搬家送神或以新换旧神像时,也可用之。(圗:李永球)
新加坡的送神符。(圗:李永球)
太平的送神符。(圗:李永球)
灶君,又稱灶王、東廚司命大帝。為主管飲食之神。它和土地、井、門戶、道路一樣,為古人的自然崇拜對象,被古中國列為國家祀典的七祀(或五祀)之一。灶神之由來,歷來傳說眾多,有說或男或女,或為古代神話人物,如祝融、炎帝、昆侖老母等。(《中華道教大辭典》)《禮記‧月令》孔氏注︰“灶神而祀者先炊之人,灶夏祀,盛德在火,烹飪之功所由來也。”據此,則祀灶之動機,最初只是為了酬謝火神對人們的功勞。(蘇慶華《節令民俗與宗教》)由上所言,我們知道灶君信仰,是古代對火之崇拜。後來人們給他附會許多由來傳說,使灶君更擬人化,成為有名有姓的神明。灶君信仰一直在演變,開始是“謝灶”,即酬謝感恩灶君帶給我們健康可口的飲食。後來衍變為“送灶”,他就變成保護和糾察的神明了。
殷登國著《中國神的故事》,就從文獻上找出灶君保護人家平安,禁止妖魔進入侵害;以及灶君記錄人家所行的善惡之事,年終總計後再報告上天之故事。
《太上感應篇》云,天地間有司過之神、三台、北斗神君等記錄人之善惡;又有三尸神在庚申日上天、灶神在月晦(月底)上天,道人過惡。惡大者奪紀(三百日),小者奪算(三日),算紀盡則人死。人應行善去惡,才能得善終。(蕭登福《道教與民俗》)
灶君信仰受到道教的影響,道教的南北斗及司命神信仰中,都有記善的青簿和記惡的黑簿,並以它們來增減壽命的報應之說。他們的職責與灶君一樣,皆為督察人間善惡,警戒人們不要做壞事,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上述記錄告訴我們,以前灶君是每月上天報告一次人間的善惡,後來漸漸演變成一年一次的“送灶君”。每屆農歷十二月廿三日或廿四日,家家戶戶謹慎祭灶。玉皇聽了灶君的報告後,即根據善惡給該戶人家賜予禍福。所以民間送灶時,祭以豐富的祭品,祈求灶君說好話,並焚化“送神符”使他上路。
送灶君習俗在中國的福建省又發生變化,它從“送灶”演變成“送神”。也就是除了送灶,也將供奉于家中的神明一起送上天。根據人們的說法,那是讓神明上天與玉帝團聚,吃團圓飯。神明辛苦了一整年,應該讓他們回天庭度假休息的。
其實,謝灶是感謝灶火(灶君)的恩德;送灶也是感謝灶君及規勸我們要行善去惡;送神呢?就是感恩神明為我們服務操勞,讓他們回天團聚休息。就好像以前當長工的奴才,每年也有一次的新年長假。“送神”反映出人間社會需要勞工法令,不能使勞工受到剝削!
事實上,我們的民間傳統信仰,是很有人情味和人性化的。無論是什麼神,我們都以人性的觀點來衡量,人如何過活,神明也應該會如此。人間有什麼,天上也應該如此。
灶君的督察人間,有維系社會道德和安定的功效,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有神明在視察記錄,豈可胡作非為?而今社會科學進步,人們不信灶君的督察與報應之說,也就奸搶騙詐層出不窮。殷登國著《中國神的故事》就說︰“看著好人吃虧,老實人吃虧,而奸詐卑鄙之徒逍遙海外,逍遙法外,不禁嘆息何時法律才能完全替代往昔的迷信,擔負起保護善良好人,維系社會安定的責任,並使人人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古老的格言能重新建立起信念?”
如今的華人現代家庭,開始不再供奉灶君了……
星洲日報·星洲廣場‧田野行腳。图文:李永球(2006.1.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