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3日 星期六

峇峇·娘惹

峇峇·娘惹

在獨立電影紀錄片──《峇峇球》巡迴全國6個城市7場的播映禮中,每當與觀眾作交流時,就會有人提問為何片名叫“峇峇球”? 其實它只是我的一個筆名。
在陳志明寫的〈關于被涵化的馬來西亞華人的若干問題〉一文中提到:“‘峇’是東南亞華人音譯馬來語的‘ba’音素,因此Baba被譯為‘峇峇’。我還不知道早期的中國移民(大都是福建人和廣東人)怎會以‘峇’音譯‘ba’。峇字今讀巴(漢語拼音ba),如峇厘島。可‘峇峇’是馬來讀音也是國際語音學的baba,不讀‘巴巴’。據《康熙字典》,‘峇’字讀渴合切音溘,是山形的意思 ……”
陳志明學者應該對閩南語不甚了解,故才有這些疑問。其實,峇是一個閩南字,且已被收錄于《現代漢語詞典》,讀音也采用諧閩南音的ba。
峇的正確華語讀音是ke,其義有三,一、錘鐵聲;二 、山形;三、山窟。(《 漢語大字典》)它之讀成ba,那是受到閩南語的影響。
峇的閩南語拼音是bba,國際音標ba。閩南語保存了以“b”發音的古輔音聲母,那是華語等方言所沒有的。所以閩南人在念馬來語等以b為輔音的詞匯時,諸如batu、babi、bila……,都會準確無誤。
連雅堂原作,姚榮松導讀:《台灣語典》對“峇”的解釋為:周合也。
由此可見,它是一個會意字。從山,從合,表示用山合在一起。在福建話裡頭,東西要關(蓋)得緊密、嚴實,除了可用“恆”an、“密”bat,也可用“ba”。比如門關無ba;蓋子蓋不ba,餅會漏風(皮了)。這裡的“ba”,規范是寫成“密”(密的閩南音有3個:bit、bat、ba)把ba寫成“峇”,是一個異體字,也是先賢創出的一個會意字,用山合在一起,東西就會蓋(關)得更嚴密了,風也不會漏,蒼蠅、螞蟻也進不了。我們得感謝先賢為我們創造此字 ,讓我們在音譯馬來語時,“ba”與“pa”音素分得一清二楚,好像峇厘(bali、巴厘(pali)、峇眼(bagan)、峇東(batang)、巴東(padang)、峇玲(baling)、巴玲(paling)……。
華語(普通話)並非十全十美,它也有美中不足之處,須靠方言的輔助方能更加完美。閩南語的“b”輔音即其一。所以設使華語吸收了“峇”,雖然也是念作“巴”,但在書寫時卻一目了然,讓人清楚峇是ba的譯音,巴是pa的譯音,峇東是batang,巴東是padang……。
除了峇,閩南語念“ba”的字尚有多個,貓是其中之一。貓字有多個讀音,一般多用niau,某些情況下可用ba。下面的例子乃以ba念出的:家里無貓,老鼠蹺腳(閩南諺語,貓ba與腳ka合,義同山高皇帝遠);三貓(niau)一貓(ba),三虎一豹(閩南諺語,貓ba與豹pa合,義為弱者中必有一位強者”;狸貓(ba)換太子(閩南諺語,義為暗中以假換真,用壞換好的)。
眾所周知,峇峇(baba)是福建話向馬來語借來的外來詞,指馬新印尼等地土生的男性華人,土生女性華人則稱為“娘惹”(nyonya)娘惹一詞源出閩南語“娘囝”(即娘子),意即婦女。馬來語借自漳州音閩南語的娘囝(niok’ia),成為nyonya,后來又回傳福建人社會而成“娘惹”。從閩南到馬來又傳回閩南,出口又反入口 ,誠然有趣!
星洲日報·星洲廣場‧田野行腳。文:李永球。(2004.6.2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