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5日 星期一

牽字:用麵粉寫字

牽字:用麵粉寫字

牽字是以面粉牵动的福建民间艺术。(圗:李永球)
 
面龜上的图案及文字,就是——牵字。
農曆九月間在浮羅交怡斗母宮時,一班女善信有意做“面龜”(壽龜)來祭祀九皇大帝,然而卻沒人會做。于是我毛遂自荐,待面龜蒸熟後,須得“牽字”(以麵粉弄成面團,在面龜背部牽動弄出文字或圖案)裝飾一番,可是她們卻說又無擠糖霜(icing)的器具,如何“牽字”呢?其實不僅她們,當我談及或示範牽字時,人們都不相信那是“牽”出來的,他們以為那是擠糖霜的器具擠出的東西。可見我們華人對于西方文化的熟悉與接受,更甚于本身的民俗文化。
也難怪他們,會牽字這門手藝的人並不多,而且都是傳統糕粿師父,基于商業秘密,一般都不外傳,于是會的人愈來愈少,甚至有些糕粿商也不會或為了方便,就以筆寫或印章蓋之。
牽字是福建話,亦叫“牽龜字”或“蜷字”。牽相當于華語的“拉”,蜷則相當華語的“盤繞”。
牽字是福建人的一種傳統民間藝術,是以面粉搓成,然後在面龜、壽桃(面桃)或鳳片龜(糕仔粉加糖製成的一個龜形的糕,供奉神明用)背部牽拉成吉祥的文字或圖案,已經瀕于失傳,設使懂得這門藝術者自私不傳,並將之帶進棺材,實在毫無意義且對不起我們的中華文化傳統及列祖列宗。
于是,我願意在本欄公開其秘,所謂“江湖一點訣,講破不值錢”。願大家按方學牽字,共同發揚之,其法如下:
適量的面粉,加入顏料及水,拌和成軟硬適中的面團即可。
面粉裡具有面筋,要使面團可以牽拉成長條狀,就須先搓它,直到面筋全斷(不久之后,面筋又會自動生長起來,又須再搓之),道理就與拉面別無二致。面筋斷后即可牽字了。
面龜分兩種,一種是有頭尾四肢五官的壽龜,專用于祭神用;另一種是枕頭或橢圓形的,專用于喪事或凡人生日。所以牽字所用的文字也就有分別了,神明(誕辰)多用:答謝神恩、神恩浩蕩、福星高照、招財進寶……;喪事為:福壽全歸或單字福、壽……;凡人生日有: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圖案可牽出各種花草、葫蘆、蝴蝶、甚至高難度的人物、祥獸等等。
或許以文字或語言傳授是不易令人明白的,現場示範是最好的方法,大家將會親眼目睹“字”是如何被鬼斧神功地“牽”出來的。將來若有時間,我會正式開班教導,以使牽字藝術不泯。
總覺得,一些華人對于本身的民俗文化,不是顯得盲目無知,就是顯得嚴重自卑。因此有些人往往妄自菲薄,或過分的崇洋媚外。
某些人在欣賞西洋音樂戲劇之余,卻看不起自己的華樂與大戲;信任西方的先進醫學,卻對傳統中醫缺乏信心;嘗盡各種風味的西洋蛋糕,卻忘了滿煎粿、紅龜粿是怎樣的味道;會以蛋糕來慶祝生日,卻不清楚我們也有壽桃、面龜;慶祝西方的情人節、父母親節,卻不知道我們也有類似的七巧節與重陽節……,我們漸漸遠離了民俗文化之根。
應該是時候認識我們的傳統民俗文化了,你、我、人人皆有責!
星洲日報·星洲廣場‧田野行腳.圖文:李永球。(30/01/20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