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日 星期五

读者的种种问题

读者的种种问题

本欄文章發表後,經常面對讀者回應。現將我在“大紅花的國度”個人網頁上,部分讀者的問題與大家分享。
Awas君針對7月2日的〈紙厝與飯亭〉說,雪州的喪禮是出殯後帶回一個紙牌位供奉,連同逝者衣物一起祭拜,還有紙糊的紙厝汽車等冥品,每天早午晚三餐按時供飯,祭拜7天後則延請道士誦經焚燒冥品,這一天叫“拆桌”。那7天的儀式是不是文中所謂的“飯亭”?
飯亭是紙糊的冥品,像紙厝又不是紙厝,它不是儀式。那7天的儀式就是拙文中提到的“返主”,但是簡化了的,可見雪州還保留著一些傳統的東西。“拆桌”也叫“除靈(桌)”,北馬的風俗必須對年(一年)才“除靈合爐”,即將逝者的香灰倒入祖先的香爐內合祀。現在愈來愈簡化,有些100天,有些49天,有的完全不供奉了。
Awas君的另一個問題是關于孝服的,他說小時候看見的孝服是孝子從黑,孝孫從藍(外孫淺藍),曾孫從綠,玄孫從紅。可是在電視劇看到清朝的孝服一概是白色長袍,所以想問傳統孝服是什麼顏色?
孝服分顏色是中南馬的習俗。北馬都是全黑的,不過較疏親屬的孝服則為黑褲白衣。北馬的孝服全黑,又如何分別與逝者的關系呢?有的,從他們手臂上別著的一小塊孝布顏色,就可知道他與逝者的關系。傳統的孝服全白是對的,但全黑的和分顏色的孝服也沒錯!因為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只要不違反傳統之禮,就可以被接受。在徐福全著《台灣民間傳統孝服制度研究》一書,就擁有涵蓋上述的多種孝服。現在我國的孝服被人改為白衣黑褲,實在不倫不類!
在〈驚貓與防雷〉(7月16日)一文,我曾提到貓經常以爪子不停地出力抓米袋或糖袋,這個動作到底是做什麼?是在磨煉爪子嗎?還是在鍛煉力氣?fanwen君留言說,人可以剪指甲,但貓不能,所以要借抓東西來磨短磨利指甲。他說的倒是有些道理!
廖明安君的手機短訊云,馬六甲風俗會給逝者手握一串筷子的雞蛋糕,表示給他們在走向陰間道路時,如果遇到狗就丟給狗吃,故稱“打狗餅”;又有一俗,即把棺材砍下一小塊,放在出殯後家裡擺設靈位的香爐裡面,遇有子孫生病,可以泡水喝平安。他問我北馬有這兩個風俗嗎?北馬不用雞蛋糕,而是一串串餅干,那是客粵人的風俗習慣。北馬也沒有砍棺之俗,遇有人沖犯到喪事,偷取喪主香爐的7枝香腳煎水喝可也。
陳再藩(小曼)君來電問,一旦人故後,是否一定要把睡床拆除丟掉,把衣服燒掉?一般的處理方法是將床褥丟掉(如在醫院病故則不必),那是避免細菌傳播的作法。衣服則取一部分放入棺材裡塞滿,可避免尸體在抬動時搖晃,亦可留下一些作紀念,或送給窮人。
Ng Hooi Lin小姐捎來一封英文電郵,說是伍錫岸的女兒,在閱讀〈伍天旺之死〉(1月8日)及《移國》後,才知道父親及叔公天旺的歷史,之前完全不知道。她目前居于新加坡,還記得1993年間我到其太平之家探訪其父,卻不知道我在做專訪。其實我做專訪,從沒錄音,少做筆錄,通常回家才記錄。這是我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她想了解更多有關父親及叔公的歷史,我的英文不好,得待她回到太平時見面詳談了。
星洲日報·星洲广场·田野行腳.文:李永球。(2006.9.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