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日 星期五

华丽的棺罩

华丽的棺罩

太平头家黄务美的丧礼(1921年),其棺照非常精致华丽,由64个人抬动,上有一狮子,代表逝者是男性。(圗:黄定科提供)
黄务美夫人的丧礼(1952年),棺罩安装在罗里上,也是美观大方,上有一仙鹤,代表逝者是女性。(圗:黄定兴提供)
马六甲今天还有棺罩,却显得简单,棺罩流传至今已经两千多年,在我国还有它,实在是珍稀文化遗产。(圗:马六甲林真真寿板店)
棺罩(福建話),是罩在棺材上的華麗器物。因為人們對棺材具有恐懼感,見到棺材感到不祥,總之,十分避諱它就是了。所以,棺罩就創造了出來,一來美化棺材,可以減少恐懼感;二來則增添民俗項目,豐富民間藝術。
棺罩專用于出殯之際,將它套上棺材出殯遊街,使到隊伍行列分外美觀大方!
劉浩然《閩南僑鄉風情錄》謂︰“棺罩︰出殯之前,絞扎好棺木之後,又在棺木之上加蓋一個棺罩,棺罩也分幾種,有預先制備以供喪家租借者,以木框為架,外面罩以繡上花鳥圖案之緞套,一般紅色居多,上面多繡仙鶴圖案,以寓‘駕鶴西歸’之意。如無現成之棺罩,則由糊紙店或道士兼職糊制,色彩斑斕,亦甚美觀。而無論預制之棺罩或紙扎之棺罩,前面均雕塑或扎糊一個龍頭,須牙齊張,極其壯觀。”
《禮記》關于棺材的裝飾物謂︰“孔子的葬禮,是公西赤操辦。裝飾棺木,裝飾靈柩的布帳外設置翣(飾棺之物,狀如扇,上有花紋)和披,是周制。”;“用繡有黑白相間斧文的縿幕覆棺,形如屋頂,全部涂滿裝飾起來,這就是天子的殯禮。”;“在柩車上設置蓋子和四周遮擋的扇形屏障,為的是不讓人們看到尸體而生厭惡之心”這些記載雖然不一定是指棺罩,但不中亦不遠,說棺罩是從此演變來並不為過。裝飾棺木的歷史已有兩千餘年,可見棺罩是個古老的文化遺產。
在百年前的本邦,棺罩即出現在福建人的喪禮上,那時的棺罩都是由棺材或糊紙店出租,而棺材皆由人抬著走動遊街,裝上棺罩的確美觀大方,引人注目。到了二戰後的50年代,在北馬,一種以羅里(卡車)改裝的棺材車出現,這種棺材車後部有個類似亭子的車斗,不適合安裝棺罩,自此以後,棺罩在北馬就消失了。
今天,相信棺罩僅在馬六甲有而已,還是由壽板店租予喪家,當地的棺材車采用羅里,後部車斗寬平,還適合安裝棺罩。
在太平已故頭家黃務美的喪事圖片中,1921年他出殯時,其棺罩特別的華麗美觀,主要為花草鳥獸以及騎鶴的金童玉女,表示帶領逝者往西方去,最上端是一隻獅子,代表逝者為男性。棺材連同棺罩須由64人抬動,而參與扶棺者共有500人,都是黃姓宗親,聲勢浩大,場面壯觀。其夫人尤卻娘(娘惹卻)于1952年仙逝,棺罩連同棺材都裝置在羅里上扶行,最上端是一隻仙鶴,代表逝者是女性。
馬六甲現在的棺罩,只是簡單的幾塊繡上花草鳥獸圖案的布組成,不過,其上面幸好還保留著代表性別的獅子或仙鶴。在50至80年代初,太平的棺材車雖然淘汰了棺罩,但還是保留了上端擺放獅子或仙鶴的風俗,讓人一目了然,遠遠望去,即可知逝者的性別。可是今天已經完全消失不存。
擺放獅子或仙鶴的含義,是給男逝者“騎獅西歸”及女逝者“騎鶴西歸”。所謂“西歸”,並不是指西方極樂世界,而是西方瑤池的王母娘娘仙界。道教認為我們的肉體由父母的陰陽結合而成,而我們的魂魄則由東王公的陽氣和西王母的陰氣,二氣化生而來。故死後要謁見我們靈氣的父母,尤其是“母親”西王母。此為道教崇拜“陰”,尊重女性的體現!
星洲廣場‧星洲日報/田野行腳.文:李永球.(2006.12.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