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日 星期五

铭旌加柩

铭旌加柩

銘旌由殯儀工人高舉前導,披紅的督銘旌官乘坐在掛紅的馬賽地轎車內。(太平蔡府葉紅姑太夫人殯儀︰2003。蔡长质提供)
殯儀工人持銘旌前導,女婿們及樂隊在後跟隨“送銘旌”。(馬六甲廖門盧娘惹太夫人殯儀︰2006。廖明安提供)
銘旌蓋在棺材上,淋上白酒,馬六甲的會加蓋白紙。(馬六甲廖明安提供)
大家若有注意的話,傳統喪禮的出殯隊伍中,帶頭的有一塊掛在竹竿上的長條紅布,上面寫著逝者的姓名等字。那就是本文要談的“銘旌”了。
林明義主編的《台灣冠婚葬祭家禮全書》指出︰“銘旌︰女婿、孫婿所贈的銘旌,上寫有死者的階級姓名……女婿贈的為紅色,孫婿贈的為黃色。”劉浩然著《閩南僑鄉風情錄》云:“銘旌︰喪家凡做功德,必備銘旌一幅,通常用紅布,上面大書死者官爵姓名,一般則寫X代大父(母)享壽XX歲之銘旌,先覆于棺材之上面,出殯之時兩頭用木條固定撐開入長條幅,然後用一支帶長尾梢的竹竿兩端扎牢,于出殯時高舉前導。”
我的調查顯示,北馬檳城無論是閩客粵潮等籍貫人士,喪禮上都有銘旌。馬六甲也是一樣,卻把銘旌叫做“女婿布”。至于太平,則客粵有,閩潮沒有。雖然福建(閩南)人不用銘旌,但不是絕對的。當福建人的喪禮是大型的做“大功德”,就會有銘旌了。
《家禮大成》云︰“問喪皆素燭,銘旌用紅者何也?曰以客書贈,故以紅為之。”此話的意思是說銘旌是由外人所送,故用紅色。女婿屬半子,是當外人論,所以銘旌采用紅色。馬六甲的孫婿贈的銘旌,則用粉紅色。
銘旌的文字書以黃色,以前是以姜汁書寫,現在已用現代漆料。文字方面各有不同,如太平的中榜是︰“民國顯妣X門X氏謚XX享壽X十有X歲X代大母岳母大人銘旌”(女喪用),下款︰“陽居女婿XXX鞠躬”,字數以“衰微興旺”為基準,最後一字數到“興”或“旺”為佳。不過,有些是以“生老病死苦”或“興旺衰微”為標準。
銘旌用于出殯當天。馬六甲有送銘旌風俗,由一位“好命人(已是內外祖父的男人)”持銘旌送去,女婿跟在其後,最後則為樂隊(可用引魂鼓或西樂隊)。也有不用好命人,而由女婿親自送去的,持旌者為殯儀工人。當送到喪府時,孝眷們得跪接銘旌,好命人則以銘旌向著棺材祭拜三下,喪府安排另一位好命人接之,並把銘旌倒轉過來,回拜三下還禮。不用好命人的則沒有祭拜儀式,只是接領而已。最後女婿們扶起孝眷們。
太平的客粵籍習俗,則將銘旌安放在椅子上,另一端斜擺在地上,由道士率領孝眷們“起銘旌”。道士念著經咒,孝眷們全體站立,以一件紅衣披在身上,表示起銘旌是件好事。念完經咒,起了銘旌,就脫下紅衣。
至于太平福建人的“大功德”上也用銘旌,但沒有任何儀式,卻有“督銘旌官”。此官必須擁有如“拿督”、“局紳”、或“AMP”等勳銜,銘旌由殯儀工人持著前導,喪府得提供掛著紅布的轎車給披紅的督銘旌官坐。《台灣冠婚葬祭家禮全書》云︰“督旌︰掌銘旗者(乘兩人扛的轎)”;《閩南僑鄉風情錄》謂︰“督銘旌︰出殯時由高頭大漢舉起銘旌前行,其後有一人騎馬披紅後護,俗稱督銘旌,一般均為喪家禮聘武職人員充任,以壯陣容。”以前太平福建人也有起銘旌儀式,現已消失。那是由同姓的好命人主持,他必須上有父母及兄長,下有弟弟。
最後是到了冢地,棺材落壙後,則取下銘旌覆蓋在棺材上,須將女婿的姓名取下。然後再淋下白酒在銘旌上。如果是姜汁寫的,在淋下白酒時,字體會產生化學作用而印在棺材上。馬六甲的會加蓋一張白紙在銘旌之上。
星洲日報·星洲廣場‧田野行腳。文:李永球。(2006.8.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