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0日 星期日

峇株巴轄的墳墓

峇株巴轄的墳墓

林份坟墓
清无主坟墓
愁眉苦臉的“憨番”扛厝角,逗趣且憨態可掬。(沈志堅提供)
印裔同胞掃墓給先人送上真的衣物,這些衣物就擺放在墓上,直到腐化。
除了峇株巴轄的宮廟民俗外,墳墓也是我此行的重點調查項目。在當地華仁中學沈志堅老師及友人趙友福先生的帶領下,我們一行先到當地聞人林份的墳墓去觀察。
林份原名仕份,字錫恩,原籍思明(福建廈門),他乃峇株巴轄的開辟功臣之一,也是中國國民黨之要員,曾獲柔佛蘇丹封賜“拿督”之銜。其墓占地大,乃他與3位夫人同壙之穴(但不一定3位夫人都葬在這裡),整個墳墓具有濃郁的國民黨色彩,曲手也很特別,不是一般所見的福建墳墓曲手的立柱雕刻,而是有點類似廣府“內抱”式的曲手,但又不盡相同,第一及二曲手內抱,第三曲手則是敞開式了。
華山亭是峇株巴轄最老的冢山,這裡有清朝光緒、宣統年間的古墓,許多古墓沒人祭拜,一片荒涼,覺得應該整理美化一番。古墓造型多為簡單式,顯見出當時社會的經濟狀況。在這裡發現一個“清無主”之墓,即洪門會黨徒不認清朝之主(皇帝),所以清字上面的“主”不寫,成為“㳉”。
墓主為陳姓男子,原籍福建同安。研究華人在峇株巴轄的歷史,華山亭的古墓調查是不可缺少的,這次只是簡單調查,以後有機會還會走一趟。
隔鄰的印度冢山,是印裔同胞葬身之處。一些墳墓造型接近華人式,他們也有掃墓祭祀之俗,現場留下許多祭品食物,有些採用華人的香及香爐。不過最大的迥異是他們提供給先人的衣服,是真正之實物,而非我們的紙製品,所以墓上可見男女傳統或時髦服裝,就將這些衣物永遠擺在墓上或纏繞在墓柱上,直到腐化為止。
再到福建公冢,這裡有一些雜物堆積如山,顯得雜亂礙眼。一些墳墓十分碩大且名貴,且建有高大牌樓,那是名門望族的墳墓。趙友福在這裡的福山亭發現有“憨番扛厝角”,在他帶領下,我們終於一睹其風采,沈志堅看到憨番極為興奮,他熱衷當地歷史調查多年,不曾在峇株巴轄發現憨番。
福山亭建於1928年,憨番就築在亭上高處,左右各有一個,其上各有只狗,顯見狗的地位都較憨番尊貴。憨番在福建、台灣、我國馬六甲或太平等地的傳統建築上經常可見,那是因為昔年西方列強侵略中國,在武器軍事上,中國敵不過他們,於是便在建築上將紅毛人做成憨番的模樣,雕塑在建築里抬大梁或扛厝角,懲罰他們為我們做低賤的工作,這是一種精神勝利,以吐氣揚眉!
兩個灰塑的憨番姿態相同,身子半蹲穿著西裝,戴一頂大洋帽,以肩膀及一隻手頂起厝角,一個表情沉重,一個愁眉苦臉,趣味盎然啊!
在黃麗雲老師的帶領下,我也急匆匆赴居鑾、巴羅、占美、梁站、永平等地的華人冢山收集資料。
發現當地墳墓的造型多姿多彩,客家、福建、潮州、福州等墓多數尚保留本身籍貫特色。古墓不多,可見這裡的歷史不及峇株巴轄久,造型也一般,一些小地方的甚至極為簡單樸素。福州墓有些也是墓穴兼浮葬,卻與霹靂紅土坎的福州墓造型不同。由於是築在山坡處,從外觀很難看出是浮葬式。
南馬墳墓中,有一種造型很特別,前面類似潮州墓的“書卷”(或叫“椅子”),後部卻是福建式的有“墓岸”,這種墳墓幾乎遍佈南馬多個地方,到底屬於哪個籍貫?還是一種新的“變種”?有人說,這是潮州加福建墳墓的新變種造型,這一切,尚待進一步考證。

星洲日報/文化空間‧文/圖:李永球。(2013.12.0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