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兴党魁苏亚松
(李永球著《移国:太平华裔历史人物集》(2003年)人物之一)
苏亚松(So Ah Chiang ?-1865)霹雳太平义兴党(属洪门天地会)党魁,马来社会的英雄人物、华人社会的拿督公(神明)。原籍广东惠州(客家人)。或称苏松,通称亚松,马来社会通称Panglima Ah Chong(亚松英雄)。人们通常根据文献上的So Ah Chiang,而把其中文名字讹译为 “ 苏亚昌” 。 “ 苏松 ” 之名字与 “ 客家 ” 籍贯,我是从峇东(Matang)人士温文普(1910-1998)口中问到的。
19世纪中叶,拉律(太平)发现了藏量丰饶的锡米。于是,数不清的槟城华人苦力蜂拥而来。在吉辇包,由郑景贵为首的海山党人经营锡矿;另一边的新吉辇,则为惠州客家人的义兴党之地盘,首领即苏亚松。两个会党关系一向不佳。
终于,两党的紧张关系在1861年7月爆发了第一次 “ 拉律暴乱 ”。海山党首先发动骚乱,他们毁坏了通向义兴矿场的水道,在格斗中杀死对方一人。同一晚,又发动两次突击及掠夺8间义兴党人的住屋。义兴党人数少,一时恐惧万分,纷纷逃向拉律村向端赛益(Tuan Syed。又名赛益莫哈末达益Shaik Mohamed Taib。他是一名酋长,每逢土酋雅依不拉欣不在时,则代行治理政务)申诉,可是端赛益却站在海山党的一边,未采取行动改善局势。当时,槟榔屿副警监在李亚坤及其他人士陪同下,前往调查,发现600名义兴党人死也不敢回到矿场去,只得留在村中挨饿,又无住所,为况极惨。于是他肯定海山党人,是在端赛益的默许下,成为侵犯者。义兴党遂向英国当局求助,总督卡夫纳上校(Colonel Cavenagh) 下令派遣一艘战船封锁霹雳沿岸,要求赔偿1万7千4百47元。由于苏丹佳阿法(Sultan Ja’afar)无法交纳,遂向土酋雅依不拉欣施压,要他于1862年5月付出此笔赔偿金。雅依不欣因而获得贵族土酋(Orang Kaya Mantri)的头衔,且被承认为拉律统治者。纠纷解决后,义兴党人获准回返新吉辇的矿场去。
1865年6月间,在吉辇包的一间赌馆内,一个义兴党惠州人与一个海山党党徒发生口角,两党乃爆发第二次 “ 拉律暴乱 ”。这次又是海山党先挑动械斗。他们以轻微的借口,进攻惠州人。那位海山党党徒与惠州人口角后,将后者痛打一顿,还宣称要杀死所有惠州人。当时村中有十家惠州人,面临此危险而大感恐慌,逃命中不幸其中14人被抓住,翌日早晨,他们被拷打一番后,再被以削尖的竹管刺入颈项,渗出的鲜血从另一端滴出,用来染红海山党的旗帜。不过却有一名死里逃生者跑回新吉辇,向同党人诉求惨烈经历,于是义兴党人怒火中烧,纷纷出动,遇到海山党人便抓便杀,一直向吉辇包挺进。就在这危急关头,土酋雅依不拉欣所派出的一大队马来人正好抵步,海山党人转败为胜,义兴党人弃甲而逃。苏亚松就在这些逃难者当中,他们取道瓜拉古楼(Kuala Kurau)逃往槟城,他的膝部受伤,在抵达瓜拉古楼时,当地的一位拿督遵照土酋先前发出的命令,将他们捆绑起来,押往乌绒东博(Ujong Tombok)交与土酋。这时候,陈亚炎以义侠的姿态向土酋说情(据他十年后透露,当时他甚至准备以自己的生命为苏亚松赎身),可是土酋态度坚决,不允所求。亚松与另两人终于次日在峇东的直落哥东(Teluk Kertang。华人俗称 “ 二关 ”)遭处死。当陈亚炎听说苏亚松的妻子和孩子及另一名妇女(遭处决的周瑞宝的妻子)将被遣离拉律时,他再度表现出豪侠的精神告诫土酋,如果他们被送到外地去,本区内所有华人将群起作乱。最后她们幸获槟城一名警官所救。苏亚松死后,义兴党的首领位子由槟城的财主何义寿坐上。
亚松死后,给峇东华人民间遗留下的,是关于他种种悲愤又神奇的传说,目前,这个传说故事尚在盛传:
相传百余年前,苏松从中国南来峇东后,在当地务农。某日,获得一头老山猪将修练多年而成的宝物——山猪链(民间相传野兽修练得道,会拥有一种超能力的宝物)相赠予苏松。他把宝物藏在剖开的左腿肉里,伤口自动吻合。从此以后,就具有刀枪不入的种种神通力量。不久,苏松竟干起劫富济贫的抢劫行为,所得财物分济穷人,使他成为百姓们所敬佩的英雄人物。然而,却因此导致英政府对他的咬牙切齿。有一天,英警官终于逮捕到他归案,并判以死刑。可是却出现种种奇迹,无论是枪杀、溺水、刺割都丝毫无损。最后,其妻不忍心他遭受残酷的刑罚,而向英警官透露了乃宝物护身之故。可恶的警官竟萌起夺取山猪链的坏主意,乃逼他剖开腿肉,突然,“ 嗖 ” 的一声,山猪链在取出时,飞落河里去,英警官美梦成空,大怒之下开枪打死了他。死后的苏松幻变成鳄鱼,兴风作浪与英政府作对。为了安抚民心,英政府奉赐为 “ 拿督公 ”,受诏后他也就成为护港的神明了,百姓为其立庙奉祀。基于对洋人的憎恨不已,成为神后的苏松不受西洋祭品,相传以前曾有人敬以洋酒,瓶子竟然自动爆裂。
类似的劫富济贫,遇难后的阴魂不散,受诏为神的神话传说,在华人社会随手拈来就有数个。就如苏松的传说,只不过是另一翻版,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仇洋,仇视当政者的心态,不足为信。
在1970年《马来亚通报》驻太平记者潘雅柱君曾搜集苏松的资料,撰写了。他是向92岁的默罕默打益敏哈森、83岁的吴吉好及86岁的阿都拉曼敏哈芝默罕默,作口述资料整理,故事充满神奇,其中一段来自马来民间的传说略异。此文的真实性虽不高,却是最早的田野资料。该文没写出苏亚松的籍贯,并把名字讹译为“亚仲”,诚然美中不足。
该文说,Panglima Ah Chong (苏松)从中国南来峇东,为彭古鲁(酋长)那哈拉大哆罗那(Nahord Teronah)收为义子,他与彭古鲁之儿子默罕默哈森(Md. Hashim)情同手足,彭古鲁对他疼爱如己出。某日,他获得一条“山猪链”宝物,将之藏在左腿肉里,即成为拥有神通的异人,水火刀枪不能伤害,于是他成为当地华人领袖,排解纠纷,处事公平有理,颇得众人信服。但他看穿英殖民地政府的政治野心,不愿效犬马之劳,出处与他们对立,导致英国人视其为眼中钉。当时适值拉律两个华人公司为争水源而械斗,亚松调解平熄战火,后又起械斗,一班人又到峇东请苏松调解,不幸到峇东时与当地人误会,使到局势更加混乱,一发不可收拾。县官哈芝弄佳亚发(Menteri Hj. Long Bin Jaafar)亦逃避他处。后来,当地政府受到英政府施压而发令逮捕亚松归案。但没有人能够捉到他。霹雳州苏丹最后要彭古鲁出面劝义子亚松投降,投降后政府下令将他处死,彭古鲁不敢违反苏丹的命令,伤心地带他到双溪浪(Sungai Lang)港口,准备将其溺毙。但在大藤篮上绑一条长绳,告诉他说如尚未死即拉动绳子示意,在山猪链的保护下,雨天一夜过去,将藤篮吊上来时,苏松活着。最后,亚松为了不使义父为难,决定了结生命,他要求义父好好看待其妻及女儿,并说他死后葬在陆地会变老虎,葬在海中将变鳄鱼。说完取出腿肉里的山猪链,往海一跳即变成一只巨鳄,破浪而去。从此,它大噬海人,结果触怒天公,在马干米打海岸处,被雷电所击毙。
上述荒诞的传说,当然缺乏史实根据。文中提到的华人械斗,也就是历史上的 “ 拉律暴乱 ”,史书上找不到一位叫Panglima Ah Chong(彭里马亚松)的峇东华人领袖及调解人,显然此说为附会的。
历史上,真的是有Panglima Ah Chong(即苏松、苏拿督公)这位人物,只不过已被附会了种种神奇又不确实的传说。我倒以为史书上的So Ah Chiang与被神话了的Panglima Ah Chong,都是同一个人,他们皆是苏亚松名字的不同译音。见一下论点:
1. So Ah Chiang与Panglima Ah Chong,同样遭遇被马来统治者处死于峇东的下场;
2. 当时华人人名出现不同的译音,乃司空见惯之事。如海山党的首领郑景贵,就有Chang Kang Quee、Chung Keng Kwee、Cheang Keng Kwee、Chang Ah Kwi之不同译音;潮州义兴之领袖许武安,也有Khaw Boo-aun、Kho Boo An、Boay An之不同译音。推度So Ah Chiang与(Panglima)Ah Chong是苏亚松的不同译音,是站得住脚的;
3. 民间传说苏亚松定居峇东,被彭古鲁收为义子,乃峇东华人领袖,调解帮派械斗,被英政府发令逮捕,被义父劝降等等。皆为牵强附会之说,缺乏有力的证明。
苏亚松的被土酋杀害,英勇就义获得了马来与华人社会的尊崇。马来社会尊为Panglima Ah Chong(亚松英雄),其生平曾被编成马来白话据。华人则在峇东二关建立 “ 苏蓝卓(拿督)庙 ” 供奉他,庙中神位写 “ 苏篮卓公 ”,通称 “ 苏篮卓 ”。庙宇原本简陋,直到1982年,在一批善信捐输下,方建起美观的庙堂。他升格为神后,相传十分灵验,深受沿海一带居民崇尚,在霹雳沿海的乌绒峇东(Ujong Matang,俗称峇东菜园)、班台(Pantai Remis)、大直弄(Kampung Pulau Pasir Hitam)等地,都有其分香小庙。 “ 篮卓 ”(规范译为拿督)即马来语Datuk的音译,义为 “ 圣地之灵 ”(Datuk Keramat)。有些类似中国的土地神。
为了纪念英勇的苏亚松,本市第七横街被命名为 “ 亚松英雄路 ”(Jalan Panglima Ah Chong)。是人也是神的亚松,是所有以街道命名人物之中,最传奇性的一位。
苏亚松(So Ah Chiang ?-1865)霹雳太平义兴党(属洪门天地会)党魁,马来社会的英雄人物、华人社会的拿督公(神明)。原籍广东惠州(客家人)。或称苏松,通称亚松,马来社会通称Panglima Ah Chong(亚松英雄)。人们通常根据文献上的So Ah Chiang,而把其中文名字讹译为 “ 苏亚昌” 。 “ 苏松 ” 之名字与 “ 客家 ” 籍贯,我是从峇东(Matang)人士温文普(1910-1998)口中问到的。
19世纪中叶,拉律(太平)发现了藏量丰饶的锡米。于是,数不清的槟城华人苦力蜂拥而来。在吉辇包,由郑景贵为首的海山党人经营锡矿;另一边的新吉辇,则为惠州客家人的义兴党之地盘,首领即苏亚松。两个会党关系一向不佳。
终于,两党的紧张关系在1861年7月爆发了第一次 “ 拉律暴乱 ”。海山党首先发动骚乱,他们毁坏了通向义兴矿场的水道,在格斗中杀死对方一人。同一晚,又发动两次突击及掠夺8间义兴党人的住屋。义兴党人数少,一时恐惧万分,纷纷逃向拉律村向端赛益(Tuan Syed。又名赛益莫哈末达益Shaik Mohamed Taib。他是一名酋长,每逢土酋雅依不拉欣不在时,则代行治理政务)申诉,可是端赛益却站在海山党的一边,未采取行动改善局势。当时,槟榔屿副警监在李亚坤及其他人士陪同下,前往调查,发现600名义兴党人死也不敢回到矿场去,只得留在村中挨饿,又无住所,为况极惨。于是他肯定海山党人,是在端赛益的默许下,成为侵犯者。义兴党遂向英国当局求助,总督卡夫纳上校(Colonel Cavenagh) 下令派遣一艘战船封锁霹雳沿岸,要求赔偿1万7千4百47元。由于苏丹佳阿法(Sultan Ja’afar)无法交纳,遂向土酋雅依不拉欣施压,要他于1862年5月付出此笔赔偿金。雅依不欣因而获得贵族土酋(Orang Kaya Mantri)的头衔,且被承认为拉律统治者。纠纷解决后,义兴党人获准回返新吉辇的矿场去。
1865年6月间,在吉辇包的一间赌馆内,一个义兴党惠州人与一个海山党党徒发生口角,两党乃爆发第二次 “ 拉律暴乱 ”。这次又是海山党先挑动械斗。他们以轻微的借口,进攻惠州人。那位海山党党徒与惠州人口角后,将后者痛打一顿,还宣称要杀死所有惠州人。当时村中有十家惠州人,面临此危险而大感恐慌,逃命中不幸其中14人被抓住,翌日早晨,他们被拷打一番后,再被以削尖的竹管刺入颈项,渗出的鲜血从另一端滴出,用来染红海山党的旗帜。不过却有一名死里逃生者跑回新吉辇,向同党人诉求惨烈经历,于是义兴党人怒火中烧,纷纷出动,遇到海山党人便抓便杀,一直向吉辇包挺进。就在这危急关头,土酋雅依不拉欣所派出的一大队马来人正好抵步,海山党人转败为胜,义兴党人弃甲而逃。苏亚松就在这些逃难者当中,他们取道瓜拉古楼(Kuala Kurau)逃往槟城,他的膝部受伤,在抵达瓜拉古楼时,当地的一位拿督遵照土酋先前发出的命令,将他们捆绑起来,押往乌绒东博(Ujong Tombok)交与土酋。这时候,陈亚炎以义侠的姿态向土酋说情(据他十年后透露,当时他甚至准备以自己的生命为苏亚松赎身),可是土酋态度坚决,不允所求。亚松与另两人终于次日在峇东的直落哥东(Teluk Kertang。华人俗称 “ 二关 ”)遭处死。当陈亚炎听说苏亚松的妻子和孩子及另一名妇女(遭处决的周瑞宝的妻子)将被遣离拉律时,他再度表现出豪侠的精神告诫土酋,如果他们被送到外地去,本区内所有华人将群起作乱。最后她们幸获槟城一名警官所救。苏亚松死后,义兴党的首领位子由槟城的财主何义寿坐上。
亚松死后,给峇东华人民间遗留下的,是关于他种种悲愤又神奇的传说,目前,这个传说故事尚在盛传:
相传百余年前,苏松从中国南来峇东后,在当地务农。某日,获得一头老山猪将修练多年而成的宝物——山猪链(民间相传野兽修练得道,会拥有一种超能力的宝物)相赠予苏松。他把宝物藏在剖开的左腿肉里,伤口自动吻合。从此以后,就具有刀枪不入的种种神通力量。不久,苏松竟干起劫富济贫的抢劫行为,所得财物分济穷人,使他成为百姓们所敬佩的英雄人物。然而,却因此导致英政府对他的咬牙切齿。有一天,英警官终于逮捕到他归案,并判以死刑。可是却出现种种奇迹,无论是枪杀、溺水、刺割都丝毫无损。最后,其妻不忍心他遭受残酷的刑罚,而向英警官透露了乃宝物护身之故。可恶的警官竟萌起夺取山猪链的坏主意,乃逼他剖开腿肉,突然,“ 嗖 ” 的一声,山猪链在取出时,飞落河里去,英警官美梦成空,大怒之下开枪打死了他。死后的苏松幻变成鳄鱼,兴风作浪与英政府作对。为了安抚民心,英政府奉赐为 “ 拿督公 ”,受诏后他也就成为护港的神明了,百姓为其立庙奉祀。基于对洋人的憎恨不已,成为神后的苏松不受西洋祭品,相传以前曾有人敬以洋酒,瓶子竟然自动爆裂。
类似的劫富济贫,遇难后的阴魂不散,受诏为神的神话传说,在华人社会随手拈来就有数个。就如苏松的传说,只不过是另一翻版,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仇洋,仇视当政者的心态,不足为信。
在1970年《马来亚通报》驻太平记者潘雅柱君曾搜集苏松的资料,撰写了。他是向92岁的默罕默打益敏哈森、83岁的吴吉好及86岁的阿都拉曼敏哈芝默罕默,作口述资料整理,故事充满神奇,其中一段来自马来民间的传说略异。此文的真实性虽不高,却是最早的田野资料。该文没写出苏亚松的籍贯,并把名字讹译为“亚仲”,诚然美中不足。
该文说,Panglima Ah Chong (苏松)从中国南来峇东,为彭古鲁(酋长)那哈拉大哆罗那(Nahord Teronah)收为义子,他与彭古鲁之儿子默罕默哈森(Md. Hashim)情同手足,彭古鲁对他疼爱如己出。某日,他获得一条“山猪链”宝物,将之藏在左腿肉里,即成为拥有神通的异人,水火刀枪不能伤害,于是他成为当地华人领袖,排解纠纷,处事公平有理,颇得众人信服。但他看穿英殖民地政府的政治野心,不愿效犬马之劳,出处与他们对立,导致英国人视其为眼中钉。当时适值拉律两个华人公司为争水源而械斗,亚松调解平熄战火,后又起械斗,一班人又到峇东请苏松调解,不幸到峇东时与当地人误会,使到局势更加混乱,一发不可收拾。县官哈芝弄佳亚发(Menteri Hj. Long Bin Jaafar)亦逃避他处。后来,当地政府受到英政府施压而发令逮捕亚松归案。但没有人能够捉到他。霹雳州苏丹最后要彭古鲁出面劝义子亚松投降,投降后政府下令将他处死,彭古鲁不敢违反苏丹的命令,伤心地带他到双溪浪(Sungai Lang)港口,准备将其溺毙。但在大藤篮上绑一条长绳,告诉他说如尚未死即拉动绳子示意,在山猪链的保护下,雨天一夜过去,将藤篮吊上来时,苏松活着。最后,亚松为了不使义父为难,决定了结生命,他要求义父好好看待其妻及女儿,并说他死后葬在陆地会变老虎,葬在海中将变鳄鱼。说完取出腿肉里的山猪链,往海一跳即变成一只巨鳄,破浪而去。从此,它大噬海人,结果触怒天公,在马干米打海岸处,被雷电所击毙。
上述荒诞的传说,当然缺乏史实根据。文中提到的华人械斗,也就是历史上的 “ 拉律暴乱 ”,史书上找不到一位叫Panglima Ah Chong(彭里马亚松)的峇东华人领袖及调解人,显然此说为附会的。
历史上,真的是有Panglima Ah Chong(即苏松、苏拿督公)这位人物,只不过已被附会了种种神奇又不确实的传说。我倒以为史书上的So Ah Chiang与被神话了的Panglima Ah Chong,都是同一个人,他们皆是苏亚松名字的不同译音。见一下论点:
1. So Ah Chiang与Panglima Ah Chong,同样遭遇被马来统治者处死于峇东的下场;
2. 当时华人人名出现不同的译音,乃司空见惯之事。如海山党的首领郑景贵,就有Chang Kang Quee、Chung Keng Kwee、Cheang Keng Kwee、Chang Ah Kwi之不同译音;潮州义兴之领袖许武安,也有Khaw Boo-aun、Kho Boo An、Boay An之不同译音。推度So Ah Chiang与(Panglima)Ah Chong是苏亚松的不同译音,是站得住脚的;
3. 民间传说苏亚松定居峇东,被彭古鲁收为义子,乃峇东华人领袖,调解帮派械斗,被英政府发令逮捕,被义父劝降等等。皆为牵强附会之说,缺乏有力的证明。
苏亚松的被土酋杀害,英勇就义获得了马来与华人社会的尊崇。马来社会尊为Panglima Ah Chong(亚松英雄),其生平曾被编成马来白话据。华人则在峇东二关建立 “ 苏蓝卓(拿督)庙 ” 供奉他,庙中神位写 “ 苏篮卓公 ”,通称 “ 苏篮卓 ”。庙宇原本简陋,直到1982年,在一批善信捐输下,方建起美观的庙堂。他升格为神后,相传十分灵验,深受沿海一带居民崇尚,在霹雳沿海的乌绒峇东(Ujong Matang,俗称峇东菜园)、班台(Pantai Remis)、大直弄(Kampung Pulau Pasir Hitam)等地,都有其分香小庙。 “ 篮卓 ”(规范译为拿督)即马来语Datuk的音译,义为 “ 圣地之灵 ”(Datuk Keramat)。有些类似中国的土地神。
为了纪念英勇的苏亚松,本市第七横街被命名为 “ 亚松英雄路 ”(Jalan Panglima Ah Chong)。是人也是神的亚松,是所有以街道命名人物之中,最传奇性的一位。
本篇资料田野调查于1986年5月、1992年7月,太平与峇东。拙文《苏亚松事迹初探》曾刊载于《愿景》文化季刊第8期,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出版,2001年4月,页51-53。李永球著《移国:太平华裔历史人物集》(2003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