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人迎“尫”
古老的福建民歌《桃花过渡》是一首男女对唱的歌曲,从正月唱到十二月,男的一直向女的调情,女的不愿意就骂回这个老男人,十分逗趣。歌词中一开头是“正月人迎尫,单身娘子守空房,嘴吃槟榔面抹粉,手拿珊瑚等待君。嗨啰的嗨,嘿呀啰的嘿,嘿呀啰的嘿,嗨啰的嗨……”
歌词中的“正月人迎尫”指的是什么呢?那是指正月期间人们迎神(游神)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海路丰收等愿望。“尫(闽南音:ang。华语音:wang)”是什么呢?尫相当于华语的“偶像”,这里比较贴切的翻译是“神像”。比如漳州民俗,年初四谓“接尫”,即为“接神”之意。周长楫主编《闽南方言大词典》之“尫”(厦门及漳州),注明有二义,一为:菩萨,二为:玩偶、玩具。并附有多个条目,其中有“尫仔”:一、用泥巴或木头雕成的或用布等制成的人像;二、图画。“尫公生”(漳州):佛爷生日。
北马漳州音福建话也是以“尫”来称呼神明的,好像“尫公”(ang kong。俗写作“红公”)就是指神明神像;“尫公宫”(ang kong keng)是指神庙;“尫公生”即为神诞等等。至于玩偶则叫做“尫公仔”(ang kong’a);漫画称为“尫公仔册”等等。北马福建话将有关神明的通称“尫公”,而将玩偶通称“尫公仔”,以示有别,避免混淆。
谈回正月人迎尫,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月是一年的开始,民间认为正月期间向神明祈求,在新的一年里能够获得上天的庇佑,大自然及人为的灾害就会减少。因此就有了以轿子将神像抬出游街绕境,以祝愿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合境平安,五谷丰登,海路丰收,生意兴隆等诸祈求,所谓人迎尫就是人们抬着神像游行,比较规范地说就是“迎神赛会”。
正月迎神赛会在中国大地是蛮盛行的,尤其闽粤等地特别风行,日期多在正月新年期间,也有在正月十六、十八或廿多日不等日子。我国有正月迎神赛会吗?有,最盛大热闹的即正月廿多日的柔佛古庙游神,那是源自中国广东潮州府故乡的迎神风俗。除此之外,吉兰丹也有正月十五上元节的迎神赛会,这个就鲜为人知了。
丹州华社正月十五的迎神通称“过火”,州内许多华人社区均有此俗,以哥打峇鲁的古庙“镇兴宫”最热闹兼传统。丹州黄博谆先生说,是日早上镇兴宫(妈祖庙)即抬出数顶神轿,由年轻人抬着游行于市区内的唐人坡,哪家有意“过火”者,就得准备“火堆”(篝火),以金纸焚烧木材,火堆的火势旺者为佳,在今年内就会兴旺,神轿游行队伍来到有火堆的住家前,妈祖等神明的神轿被抬着跳过火堆,如此经过神轿的跳过,有关住户就会获得神明的庇护而兴旺顺利,平安健康,富贵如意了。
目前仅发现柔佛新山及吉兰丹有传统的正月迎神赛会,其他地方当然也有,尚待我们进一步去发掘。觉得吉兰丹的过火迎神赛会很特别,今年很想过去见识一下!今天正好是正月十五上元节,祝贺大家:心愿达成,恭喜平安,恭喜健康,恭喜幸福满堂,发啊!
星洲日报·星洲广场·田野行脚。圖文:李永球。(2013.02.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