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0日 星期日

過五關,轉輪盤

過五關,轉輪盤

黃和娥女士
印尼的糖蔥販攤有個供顧客扭動的古早“輪盤”。
印尼糖蔥以香蕉葉包裹,十分傳統。

上世紀70年代期間,民間一些小販在售賣物品時,會以“博弈遊戲”性質的方式來吸引顧客,尤其是小朋友。
比如冰淇淋、捏面人等小販,他們都會有一個“輪盤”或特製的玩藝,讓顧客以博弈遊戲方式來購買物品。比方說,小輪盤裡刻畫一些數字或物品名稱,當顧客給了錢就轉動輪盤,輪盤裡的針停在哪個數字,小販就給予相關數量的物品。比如針停在1號,那就表示獲得一個,2號就兩個,餘者類推。其實,輪盤裡多數是“1”號,“2、3”等數目極少,而且相信輪盤做了手腳,多數時候均是停在“1”號處。顧客最少會得到一個物品,沒吃虧,又有輪盤可玩博取更多,所以樂於參與。不玩的話也可以,直接給錢買之。
對於古早販子的各種玩意,特訪問了太平市民黃和娥女士(77歲),談談二戰後她所見到的形形色色販子。她說,其母親是檳城客家娘惹,卻深懂福建話,那時候福建民間占簽藝人沿街串門給人抽籤賣唱,只要聽到“弄叮噹”(福建月琴彈奏的琴聲)在街上出現,其母就叫來家裡抽籤,一次總是抽數枝,目的就是為了欣賞藝人唱福建歌仔戲的動聽歌曲。還有一些華人糕粿販做了娘惹粿(多種傳統糕粿)及叻沙(Laksa),批發給印度同胞挑著傳統盛籃,沿街走巷叫賣“糕粿,叻沙”。
黃和娥道出最特別的“過五關,博鴨蛋”販子,那是一位賣熟鴨蛋特有的玩藝。他將鴨蛋煮熟來賣。不過卻以“過五關”的方式來吸引顧客。販子拿了7粒(正確數目已忘,也可能是5粒)的亞三膏籽,將一面挖個小洞(代表一點),另一面不挖洞,再取個碗,讓顧客將亞三膏籽投進碗裡,共投擲5次,每次的點數相加起來不可有5或5的倍數,即5、10、15、20、25。
舉個例子,顧客給了錢(她忘了多少錢),就開始投亞三膏籽,如果第一次投到4粒凹洞向上,代表4點,不是5點,那還沒“死”,可以繼續投下去,第二次若投到兩點,4加2為6點,依然可以玩下去,第三次若投到5點,6加5等於11,可再投下去,第四次如投到4點,相加起來即15點,那就“死雞”輸了。設使投擲5次的點數相加,均不是5或5的倍數,則為成功“過五關”,可以獲得熟鴨蛋一粒。
太平李瑞榮先生(86歲)說,二戰前有個老人家專以“過五關”來賣鴨蛋,老人家逝世後就沒人做。戰後的博鴨蛋,是由朱律峇(曾經在本欄介紹過他,詳見拙文〈機工裡的少數敗類〉)復古重新經營的。他故後,“過五關”就消失無蹤了。
以博弈遊戲方式經營小生意,是古早時盛行的小販商業玩藝,如今難得一見。許多消失的生活民俗,總是令人回味無窮!
2007年我到印尼峇眼亞比參與《海盜與王船》的紀錄片拍攝工作,當地是個保守兼極為傳統的地方,生活民風與我國70年代極為相似。在那裡的一天晚上,聽到一個小販敲響曲鐵片,響聲吸引我,那是一個傳統的手推攤子,一盞大光燈照耀著,簡直古早味極重。我與導演邱湧耀、攝影師羅偉義走過去,原來是賣“糖蔥”的販子,令我驚訝的是,攤子裡就有個“輪盤”,顧客付了錢後扭動把柄,當輪盤停止,指示針指向的那個數字就是顧客獲得的糖蔥數目了。
糖蔥是潮州及閩南的地方小食,以白糖、麥芽糖及麵粉蒸煮而成,中有蔥孔的長形白色食品,再切成長形條狀,因類似多根蔥孔並排在一起,故稱。糖蔥味甜,吃時配上花生碎及芝麻等,以薄餅皮包捲起來,別有一番風味。可是峇眼亞比的糖蔥販子楊朝成說,他是採用糯米、麵粉、椰漿及麥芽糖製成。我在品嚐其糖蔥時,感覺花生多過糖蔥。
古早的攤子,古早的大光燈,古早的輪盤玩藝賣糖蔥,真有時光倒流之歎啊!

星洲日報/文化空間‧圖文:李永球。(2013.07.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