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0日 星期日

政治講座會的粗話

政治講座會的粗話

大選期間,全國各地幾乎每一天都有各政黨舉辦的政治講座會,尤其在野黨的,更是吸引眾多人潮。而政治人物講得口沫橫飛,聲嘶力竭,就是為了希望群眾能夠投選他一票。
2000年之前,政治講座鮮少聽到有人罵粗話,近年來的風氣則是屢見不鮮,通常聽聞的可分為兩類,一是毒口(惡毒話),一是粗口(髒話)。
這裡先講個發生在五、六十年代群眾大會(政治講座會)上的真人真事。主人翁是已故蘇振興先生,這件事由他在上世紀90年代親口向我口述。
蘇君早年參與政治活動,曾經競選太平市議員,那時候的地方議會乃民選。他精通數種語文,在群眾大會上能言善道,為了諷刺敵對黨候選人不懂得馬來語,有一次,他在群眾大會上以福建話講了一個故事。故事說一個華人唐山阿伯,為了煮一道咖哩鹹魚骨,到一間友族同胞經營的鹹魚店買鹹魚骨,他以半鹹淡的福建話攙馬來話問老闆:“頭家啊,鹹魚骨ada kah?”(老闆,鹹魚骨有嗎?)老闆聽不懂福建話,一頭霧水地回答說:“tiada!”(沒有)。看到滿店都是鹹魚骨,可是老闆卻說沒有,他氣得受不了罵道:“肚懶!”(髒話:十分生氣)。這句話老闆可聽懂了,他高興地說:“ada,ada。”原來福建話的肚懶諧音馬來話的“tulang”(骨頭),於是就賣給了他,可謂皆大歡喜。台下的群眾被他的故事逗得爆笑如雷!
蘇君編造故事諷刺敵對黨人不懂得馬來話,可謂精彩絕倫,聰明之舉。那個年代,髒話是不被允許在政治講座出現的,但人身攻擊、詆毀的話則非常氾濫。
近年政治講座的毒口以廣府話的“撲街”、“鹹家鏟”最盛行。前者相當於華語的“倒霉”,後者相當於“全家死光光”的意思。
咒罵的話如果用在罵人,就是咒罵他個人或全家遭遇災禍,是缺乏口德的行為,不過倘若是用來罵一個組織或政黨,那就不同了。比如說,甲君是甲黨的,他罵乙黨撲街鹹家鏟,則含有咒罵乙黨大選時輸到很慘或通通輸到完之意。
而粗口則有很多,計有福建話的“肚懶”(怒火衝天、討厭。懶即男人的生殖器官)、“好曉”(不真實、欺騙,曉相當於華語的精液)、“干”(相當於華語的肏)、“扶卵脬”(拍馬屁);客家話的“茅麟用”(沒用的傢伙,麟即男人的生殖器官)、“吊”(肏);廣府話的“笨七”(笨蛋,七相當於華語的陽具)、“傻海”(傻瓜,海指女性的生殖器官)等等。
也聽到有人說“剁藍鳥”,福建話的藍鳥相當於華語的陽具,屬於名詞,雖然是粗俗些,但通常是在舉出某些宗教法律時才說此話,尚可接受!
無獨有偶,不僅政治講座會粗口滿天飛,近年電影裡的粗口也是屢見不鮮,這在上世紀是不可能的事情。可見電影政策的尺寸已經放寬,諸如英文的fuck、福建話的“干”等等,聽得我目瞪口呆!可是電影畢竟是在戲院裡放映,而且有年齡限制,這樣就無可厚非了。至於毒口在電影或連續劇裡更是不勝枚舉,幾乎有吵架的場面,肯定會有相互咒罵詆毀的戲份。
政治講座會當然可以講粗話,問題是,必須是兒童不在場的時候。其次,儘量避免詆毀、咒罵、人身攻擊的語氣來辱罵對方。“發乎情緒,止乎禮貌”,如果能夠以理服人,肯定會引來大家的尊重。偶爾,在一些適合的場合下,於關鍵時刻爆出一兩句粗話,則有畫龍點睛之妙,整個氣氛則會帶來生動傳神的效果,但不適宜全場不停地爆粗來發泄情緒。區區之見,願與大家共勉之!

星洲日報/文化空間‧文:李永球。(2013.06.0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